什么是肌肉衰減癥?
肌肉衰減癥是指進行性、廣泛性骨骼肌質量減少,同時伴有肌力下降和(或)肌肉功能減退的綜合征。1989年,美國學者羅森博格最早提出這一術語。2016年,肌肉衰減癥被納入國際疾病分類,正式被認定為一種疾病。研究發現,每10名老年人中就有1名肌肉衰減癥患者。
為什么要關注肌肉衰減癥?
因為肌肉衰減癥會使老年人的活動能力下降,容易發生跌倒、骨折,造成長期臥床,繼而出現其它并發癥,最終使老年人喪失獨立生活能力,增加社會和家庭的照料負擔和醫療花費。其危害不容忽視,應早期防治。
如何防治肌肉衰減癥?
目前,針對肌肉衰減癥的防治策略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包括營養干預、運動干預和藥物干預。其中,營養干預尤為重要,也是其他干預措施的基礎。根據專家共識,目前針對肌肉衰減癥的營養干預主要涉及蛋白質、必需氨基酸、維生素D及ω-3脂肪酸等的補充。我國推薦老年人蛋白質攝入量應維持在1.0-1.5克/千克/天。在蛋白質種類的選擇上,乳清蛋白最優,其次是酪蛋白。亮氨酸、異亮氨酸和纈氨酸等支鏈氨基酸可抑制蛋白質降解,促進蛋白質合成。對于體內維生素D水平低下的老年人,補充維生素D可改善肌肉力量和功能。ω-3脂肪酸可降低體內炎性水平,從而促進蛋白質合成。
為了防止肌肉衰減癥,日常飲食應保證足量優質蛋白質食物的攝入,同時進行適量的戶外運動并保證合理的睡眠,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是有很好效果的。但當出現挑食偏食、日光照射不足等情況時,機體會缺乏某些營養素,從而無法合成足夠的肌肉。尤其是老年肌肉衰減癥患者,會出現咀嚼功能下降、吞咽功能障礙、厭食、胃排空延遲、吸收不良等情況,導致通過日常飲食無法攝入充足的營養物質,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簡稱特醫食品)的出現為這部分患者帶來了希望。
肌肉衰減癥特醫食品是為肌肉衰減癥患者量身打造的營養補充品。它能為患者提供全面的營養,在蛋白質含量和組成、維生素D、ω-3脂肪酸等方面進行了科學配比,能更好地促進患者肌肉蛋白質的合成,促進肌肉質量、力量和功能的改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使用特醫食品,所以希望大家都能關注自身或家人肌肉狀況的同時,及時咨詢醫生或臨床營養師,合理使用特醫食品,共同守護肌肉健康。
供稿單位: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
指導單位:市場監管總局特殊食品司
相關推薦
- (2025-03-15)特醫食品能防止老年人的肌肉衰減癥嗎?
- (2025-03-15)糖尿病特醫食品:為“糖友”定制的營養干預
- (2025-03-15)走近3·15,優化消費環境價格守護在行動——維護市場價格秩序,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 (2025-03-15)走近3.15 優化消費環境 廣告監管在行動——推動高效能廣告監管執法 為維護消費者權益保駕護航
- (2025-03-10)京城餐飲“排隊王”迭代背后的消費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