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預付費企業“跑路”“爆雷”事件頻發,讓不少消費者蒙受經濟損失。將于2025年5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預付式消費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提出,預付式消費糾紛中經營者存在過錯時,商場作為場地出租者應當承擔連帶責任。海淀區擁有21個大型商業綜合體,入駐的預付費經營主體占全區總數的49%,是預付式消費治理工作的重點。
前期,海淀區“整治預付式消費問題”工作專班選取了清河萬象匯進行預付費商圈協同治理試點,總結形成了“十條舉措”,強化預付費企業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風險防控與多層級協同治理。
這些舉措體現了鮮明的信用治理和群眾監督思路,比如要求商戶實時公示預付資金存管狀態,商圈對發卡商戶集中分類公示,確保消費者知情權。同時明確了商圈與監管部門交互治理的精細化方案,例如商圈管理方開展高頻次巡查,動態監測商戶經營異常情況,對于預付業務占比超過自身營業收入50%的商戶要實施“重點關注名單”管理,對商戶水電煤氣使用的日常監測發現異常情況或連續3個月客訴率超5%的異常商戶,主動跟蹤查明原因。要求商戶退租前停辦預付卡業務,對于商戶明確撤店且租期屆滿前90日起,商圈將在各區域全渠道進行公示,提示消費者不再購卡或續卡,避免“人去樓空”風險。
此外,“十條舉措”還要求商圈建立24小時客訴響應機制,限時處理消費糾紛,商圈與監管部門進行風險信息共享,確保問題閉環治理。
海淀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預付費協同治理十條”將在五棵松萬達、西三旗萬象匯、西北旺萬象匯、翠微百貨和海淀大悅城5大商圈繼續試點,并將逐步實現全區21個商業綜合體的全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