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成功克隆瀕危動物 克隆瀕危動物的好處和壞處
2023-06-01 09:07:57 | 來源:匯世網 | 編輯: |
2023-06-01 09:07:57 | 來源:匯世網 | 編輯: |
美國成功克隆瀕危動物
現在的瀕危動物確實不少,今天“印度微型牛瀕臨滅絕”的消息剛過現在又來了美國首次成功克隆瀕危動物的消息,我們先來了解下這個克隆動物:
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宣布,美國的科學家們首次成功地克隆出一種瀕臨滅絕的動物黑足雪貂。
這只名叫伊麗莎白?安的黑足雪貂是于去年12月誕生的,但相關的信息直到現在才披露。克隆的成功得歸功于另一只死于三十多年前的雪貂的冷凍基因。在實驗過程中克隆了兩只黑足雪貂,但只有一只幸存了下來。
非營利性動物保護組織Revive&Restore的首席科學家本?諾瓦克表示:“生物技術和基因組數據可以在保護環境方面發揮作用。”
科學家指出其它需要克隆的物種包括蒙古野馬和已經滅絕的旅鴿(又稱漂泊鳩)。
然而,科學家們擔心接下來克隆的黑足雪貂會缺乏遺傳的多樣性,這會使它們容易感染各種寄生蟲和疾病。
黑足雪貂
黑足雪貂說的就是黑足鼬,黑足鼬是一種原產于北美洲的小型食肉性哺乳動物和唯一原產于北美地區的鼬類。體長31-41厘米,尾長11-15厘米,體重0.8-1千克。雄性略大,上體皮毛是黃色,下體灰白色,有著深色的尾巴以及黑色的尾巴尖,嘴部、臉部、喉嚨、前額部分呈白色,黑白過渡色為黃褐色,眼睛周圍有一個黑色的面具,鼻尖黑色,腿很短,有強壯的前肢和較大的前爪,利于挖掘。
黑足鼬對棲息地的要求較高,一只黑足鼬需要40-60公頃的地域,其生存離不開土拔鼠,一只黑足鼬一年要吃掉100只土拔鼠。黑足鼬在野外僅生存在三個地方,美國蒙大拿州東北部,南達科他州西部和懷俄明州東南部。所有這三個地區都是在原始黑足鼬被滅絕后重新引入的。
黑足雪貂現存多少只
1937年黑足鼬在加拿大滅絕,1967年在美國也多年沒有發現,據此野生動物專家認為黑足鼬在20世紀70年代末就已經滅絕,但20世紀80年代中期,人們又在美國懷俄明州發現了大約120只黑足鼬。
1985年,在大部分的黑足鼬被突然爆發的兩場疾病奪去生命之后,1986年幸存的最后18只雪貂被人們捕獲,在美國懷俄明州獵物與捕魚部和美國魚類及野生動植物管理局的聯合策劃下, 所有黑足鼬都被從野外抓回進行人工繁殖,開始了人工圈養計劃。
在之后的努力馴養及野化之下,已在美國八個州(蒙大拿州、南達科他州、懷俄明州、科羅拉多州、猶他州、亞利桑那州、堪薩斯州和新墨西哥州),墨西哥的一個州和加拿大的一個州被重新引入。在2007年黑足鼬的野外數量已達750只,其瀕危等級已經降到瀕危(EN),數量仍在穩步上升。
克隆瀕危動物的好處和壞處
克隆技術對保護物種特別是珍稀、瀕危物種來講是一個福音,具有很大的應用前景。從生物學的角度看,這也是克隆技術最有價值的地方之一。
不過瀕危動物瀕危是不適應人為改造后的世界。地球的資源有限,與人類的生存沖突中,瀕危動物正在被不斷的受到排擠。結局就是,瀕危動物要么消失,要么人類結束擴張。但是現在絲毫看不到人類結束擴張的可能,現有保護策略,也僅僅是希望對自然的影響減小。
通過克隆能復制出一個生物個體,但不代表復制出了這個物種的群體,更不代表復制出了這個物種生存需要的環境。僅僅復制出一個個體是不能讓物種延續下去的。如果要費那么多錢財去人為克隆出生態系統,那還不如不去破環原有的生態系統。但這就意味著限制人的發展。
低等動物中有無性繁殖,但高等動物要保持進化潛力必須要有一個群體作為支撐,而克隆無性繁殖技術很難創造出一個特征豐富的群體來。
由于中國大部分地區未受到第四紀冰川覆蓋,保留著許多古老孑遺生物和特有物種,以及一些原始或孤立的生物類群。另外,眾多的高山峽谷、河流海洋等動物難以逾越的地理屏障限制了動物物種的擴散,形成部分特有物種。
中國目前對瀕危動物保護主要采取就地及異地保護兩種方式,成效較顯著。為給野生動物提供一個良好的棲息地,中國建立了大大小小近2000個自然保護區,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15%。同時人工圈養、繁殖成功了一大批瀕危動物。
美國首次成功克隆瀕危動物雖說對于保護物種是一件好事,但是并不能從根本上拯救瀕危物種,我們一定保護瀕危動物,為野生動物的生活提供一個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