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巴林草原:基層博物館文物“出差”記
2025-03-18 14:28:40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編輯: |
2025-03-18 14:28:40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編輯: |
連日來,玉蠶正在北京參展《妙手活千秋——科技考古與遺產保護經典成就展》,該展由中國考古博物館聯合甘肅省、江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等地考古文博單位共同推出。
玉蠶共四件套,都是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的國家一級文物,由遼寧岫巖的河磨玉雕琢而成,是古代先民仿照蠶蛹的形態特征精心制作而成。此次參展的是其中一件。
在文化傳承與交流的浪潮中,越來越多基層博物館的文物以外借展覽的方式流通起來。
玉蠶所在的巴林右旗博物館坐落于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鎮,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家旗縣級博物館。這里館藏文物豐富多樣,以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文物、遼代文物、清代文物為主,其中紅山文化玉器最為著名。玉龍、玉蠶、玉鸮、玉鳥、勾云形佩飾等出土于“那日斯臺文化”遺址的玉器,囊括紅山文化鼎盛時期的幾乎所有種類和器形,都是“出差”大戶。
(資料圖)圖為巴林右旗博物館工作人員正在協助布展。巴林右旗博物館 供圖
“近年來紅山文化在學術界和社會上都很‘火’,巴林右旗又是紅山文化代表性文物出土地之一。我們的明星文物很多。”館長商原馳介紹說,基層博物館研究力量和影響力都有限,受展覽場地的限制,也鮮少有舉辦大型展覽的機會。“文物外借參展自建館之初就有,近幾年格外多。目的就是讓文物‘走出去’,讓學術界了解我們,讓外界社會認識我們。”
2021年12月,巴林右旗博物館館藏紅山文化文物赴浙江省博物館“出差”3個月,參加《玉·見——紅山·良渚文化展》;2023年1月,館藏文物玉鸮、玉匕形器、石人像等赴陜西省“出差”3個月,參加《玉韞·九州——中國早期文明間的碰撞與聚合展》……
2024年是龍年,那一年巴林右旗博物館中“檔期”最忙的當屬豬首玉龍和碧玉龍。該館與赤峰博物院聯合舉辦《紅山文化玉龍主題展》和《華山玫瑰燕山龍——文明交流互鑒視野下的紅山文化展》,以及中國歷史研究院中國考古博物館的《龍·中華民族的圖騰——中國八千年龍文化精品文物展》中,都有它們的身影。
文物“出差”并非易事。從文物的選擇、包裝、運輸到布展,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心策劃和周密安排。每次外借文物,不僅要確保每一件文物順利出發,還要確保文物在展覽期間得到妥善保管和維護。
(資料圖)圖為“出差”文物正在點交。巴林右旗博物館 供圖
文物“出差”的交通保障通常由專業的第三方文物押運公司負責。開展和結束,巴林右旗博物館工作人員必要時還要去協助。若文物“出差”時間超過半年,工作人員有時還會去“探班”。
“我們是最了解它們的人。”巴林右旗博物館原副館長曹布敦嘎從業30余年,熟悉館藏的每一件文物。她告訴記者,每逢大型展覽上,都有很多來“出差”的文物和博物館同仁。這不僅是文物間的交流展示,對基層博物館工作人員而言也是絕佳的學習機會。學習國家級大型展覽的辦展模式、策劃方案、布展理念和講解詞,參加展出期間的學術交流活動……“收獲太大了。”
“不是什么文物都能借的。”商原馳解釋說,文物安全第一。如果文物有類似于本身狀況不太好、存在不適合運輸等安全隱患,絕對不會外借。
(資料圖)圖為巴林右旗博物館藏品遼代香料藥材正在參展《海藥本草–唐宋時期海上絲綢之路與香藥》展。巴林右旗博物館 供圖
商原馳還介紹說,文物“出差”時還要權衡本館的文物展陳效果和參觀者體驗。近年來,因為文物“出差”,也使巴林右旗和巴林右旗博物館有了更大知名度,也吸引更多游客和觀眾到基層博物館參觀。
“時代在發展,技術在進步,我們也在不停調整,探索讓文物在更高層面、在更寬廣領域進行展示傳播,甚至走向世界,走向國際。”商原馳告訴記者,如今,正是文化繁榮發展的好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