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尖發動機不僅開發和研究成本高,風險大,且收益不比傳統,更加可靠的鐘形發動機。一個普遍共識是,這不值得。」
知乎上有個帖子主題是「如何評價 SpaceX 的 2020 年?」,一條回答似乎答非所問,但也道出了 SpaceX 收獲頗豐的原因——「火箭做好了,做什么都順利。」
不管是星鏈計劃,載人龍飛船,或是移民火星的各種項目,SpaceX 給一眾「追隨者」的最好啟示是,想要在太空做些很酷的事情,就必須降低火箭發射成本,讓航空航天成為一門真正的「商業」。
SpaceX 通過發展運載火箭的可重復使用技術,將發射成本進一步降低。2015 年底,當 SpaceX 首次成功回收一級火箭,埃隆·馬斯克說這是他人生中最棒的時刻。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好奇過,多級助推真的是最高效的解決方案嗎?
其實早在上世紀 60 年代,科學家就在研究是否存在一種在所有大氣壓環境下都能使用的火箭發動機。也就是氣尖噴管(也稱氣動塞式噴管)發動機。但要理解氣尖噴管比傳統的鐘形噴管使進入太空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還得先看看火箭發動機的工作原理。
氣尖發動機,能改變什么?
簡單來說,火箭發動機的基本原理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自帶的推進劑(能源)在發動機內轉化為動能,形成高速射流排出從而產生推力。
火箭運轉要達到最高效率,離開發動機噴管的氣流壓力,要剛剛等于周圍大氣壓。這很好理解,只有這樣,氣流完全向火箭運行方向的「正反向」推,一旦氣流壓力高于周圍大氣壓,會向四周膨脹散射,這部分沒能給火箭提供升力,屬于浪費。
而低于周圍壓力的超音速流體會形成沖擊波,形成壓縮——膨脹——壓縮——膨脹的循環現象,也是俗稱的耀眼的「馬赫環」。這不僅是效率低下的表象,如果周圍大氣「擠進」噴嘴太多,沖擊波和瞬間壓力峰值造成氣流分離(flow separation),嚴重時導致噴管結構破壞等后果。
傳統火箭常用鐘形噴管,其主要起到「加速器」的作用。為了加快相同質量的氣體通過噴管的速度,實際上可以通過縮小中部「窄喉」尺寸。然而氣體到達窄喉時,流速已經超過音速,反而遵循截面越大,流速越快的原則,因此要擴張噴嘴壁,氣流在整個鐘形噴管中是先收斂再擴散。所以噴管效率對于噴管的「幾何形狀」有很大的依賴。
然而噴管是要在一開始就設定好的,只能在一個高度達到最高效率。隨著火箭升空,無法兼顧在不同氣壓環境下既高效,又安全。所以傳統火箭多使用多級設計,達到一定高度時,第一級脫落,接著由下一級助推。
但這種火箭設計真的是最優解嗎?
正如埃隆·馬斯克常說的那樣,高達 70% 的發射成本用于了助推階段。大口徑的真空發動機起飛階段無用,卻占了很大一部分重量,完全屬于浪費,而關于一種能在任何氣壓環境下使用的新型火箭發動機的設想,早在上世紀 60 年代就出現了。
氣尖發動機通過結構的改變調整了燃氣噴出后的膨脹狀態,使其「自適應」不同高度的環境背壓(阻力),與同一量級的鐘形噴管發動機相比,氣尖噴管使得發動機產生的推力被最大化利用,攜帶更少的推進劑意味著會降低火箭發射成本。
相比鐘型噴管,氣尖結構并非噴管包裹著氣流,氣流是一個「半受限」狀態,外側是自由膨脹邊界,內側受到壁面約束,產生推力。位于海平面時,較高的周圍氣壓將氣流推向噴嘴壁,隨著高度升高,氣流所受壓力變小,氣流自動形成一個「虛擬」的口徑變大的噴嘴。以此適應不同氣壓環境,因此也被稱為(海拔)高度補償噴管。
而根據發動機模塊的不同組合方式,氣尖發動機分為環排型和直排型兩種。從理論上來說,氣尖發動機可以代替對于分級火箭的需求,實現單級入軌。
效率和成本的悖論
洛克達因早在 1959 年就開始了研究,希望用更先進的氣尖噴管用于土星五號,被命名為 J-2T(T 代表 torroidal,環排型)。洛克達因「借用」了性能更為優異的 J-2S(真空發動機)的推力室抽氣循環、改進的渦輪泵系統,但是在 20 個月的預研工作結束后,J-2T 仍有較多的工程實踐問題沒有解決。
外媒 everyday astronaut 比較了上述發動機在「理論上」的性能表現,「除了在推重比上,J-2T 從其他指標上是比 J-2S 更有信服力的選擇。」
90 年代,美國贊助洛克希德馬丁開始「冒險之星」計劃的研發——單級入軌、可重復性使用、無人駕駛的航天器目的是取代航天飛機。研制成功的話,預計可使發射成本降低 90%。為此,洛克希德馬丁先縮小尺寸(二分之一)研發驗證機 X-33,采用 XRS-2200 氣尖噴管發動機。NASA 為此投入了 9.2 億美元,事故頻發讓投入變成無底洞,該項目在 2001 年終止。
就連資金充足的 NASA 也是如此,更別說家底不厚的創業公司。2014 年,在 SpaceX、藍色起源和維珍銀河都待過的 Tom Markusic,成立了螢火蟲太空公司(Firefly Aerospace)。為了降低「上天」的成本,Markusic 直接研發的就是氣尖噴管,但是過于陡峭的技術路線很快拖垮了螢火蟲。再次拿到投資時,它果斷拋棄氣尖噴管發動機理念,轉向傳統鐘形火箭,「團隊后來移除了所有花哨的設計,采用了商人的思路。」聯合創始人 Max Polyakov 說道。
2019 年底,總部位于新墨西哥州的 ARCA 測試氣尖發動機 LAS 25DA,用于 LAS 火箭上。ARCA 也是為數不多的目前研發氣尖噴管的公司之一。更早時候,這家公司就稱正在研發和測試單級入軌 Haas 2CA 火箭,同樣使用氣尖發動機,業內評論稱「目前完成度已經很高了」。如果成功,正如 ARCA 所說,該火箭將成為首枚「完整」進入低地球軌道的火箭。也是第一個使用氣尖發動機升空的火箭。
既然氣尖火箭可以降低火箭發射成本,阻礙其半個世紀無法落地的原因又是什么?
曾經研究氣尖火箭的 Vector Aerospace 在 2016 年發了一條聲明,其實可以很好的總結這一原因:「氣尖噴管性能優異,但是零部件數量的增加意味著在推重比相同的情況下,要比傳統鐘形噴管更重,同時對可靠性要求更高。」氣尖發動機無法像鐘形發動機一樣把燃料管環繞在鐘形噴管四周進行散熱,中間的尖柱無法承受非常高的燃燒溫度,對冷卻和材料要求更高。
「氣尖發動機不僅開發和研究成本高,風險大,且收益不比傳統,更加可靠的鐘形發動機。一個普遍共識是,這不值得。」everyday astronaut 總結道。說到底還是技術理想和現實算賬的平衡問題。別忘了,「商業化」速度也是檢驗技術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即便是推崇「第一性原理」的馬斯克,在解決火箭發射成本這樣的問題上,還是趨向更加務實和合理的解決方案。他最大的關注點在于火箭的燃燒效率,并非高度補償噴嘴所帶來的優勢,「傳統鐘形發動機,理論上達到 98.5%,或者有望達到 99% 的燃燒效率。」
但是誰也說不好,畢竟隨著對于材料的研究,耐熱和重量問題總會有辦法解決。當技術的突破能給成本和風險帶來結構性的變化,這個理論上更加先進的火箭發動機,興許能將太空探索的進程帶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畢竟馬斯克成功點燃社會對于人類向太空進發的熱情,下一代的火箭「長」什么樣,由誰來推動,依然是個值得關注的話題。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 復古girl出行必選!愛瑪甜心不是一般的美2022-06-14
- 甜心教主駕到,愛瑪甜心甜度爆表2022-06-14
- 愛瑪電動車征服魔鬼賽道,彰顯冠軍品質2022-06-14
- 夏天如何快速脫毛?MLAY美呀智能冰膚脫毛儀2022-06-14
- 深圳美萊醫療美容做眼鼻胸整形的優勢2022-06-14
- 虛假納稅申報屬于偷稅?個稅抵扣有人查嗎?2022-06-14
- 隔壁小區有確診怎么辦?路過隔離區會傳染2022-06-14
- 牛磺酸泡騰片男人吃了會怎樣?牛磺酸泡騰片2022-06-14
- 吉利收購魅族是真的嗎?官方回應吉利收購2022-06-14
- 福建比較出名的奶茶 福建奶茶店排行榜10強2022-06-14
- 山東省外來人員隔離政策 山東省內跨市需要2022-06-14
- 太康縣毛莊鎮耕地“長”出商砼站,群眾質疑2022-06-13
- 剛需購房和非剛需購房 剛需購房符購房剛需2022-06-14
- 三星堆顛覆了什么? 三星堆為什么叫三星堆? 2022-06-14
- icu轉到普通病房要求 特需病房住院能報2022-06-14
- 駝子挺身而出 暴風雨一來他們便什么?2022-06-14
- 全球便攜儲能產品消費市場分布:美國為便攜2022-06-14
- 中國通用航空行業發展趨勢:維修外包或為通2022-06-14
- 中國新風換氣機區域競爭格局分析:山東、河2022-06-14
- 中國學歷職業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2022-06-14
- 全球工業軟件行業市場價值最高TOP10專利的2022-06-14
- 新東方轉型直播帶貨之后,終于迎來“翻紅”2022-06-14
- 知情人士透露,露華濃最快或將下周申請破產2022-06-14
- 可口可樂“夏枯草”涼茶來了! 網友:一聽2022-06-14
- 資訊:山藥糯米粥的功效與作用2022-06-14
- 當前熱門:不論男女,到了45歲,若有這4個2022-06-14
- 每日速讀!女性開始衰老時,身體會出現“2松2022-06-14
- 當前熱訊:提醒:身上3“異常”,或是胃病2022-06-14
- 2021券商薪酬曝光:19家券商員工人均薪酬超2022-06-14
- 每日訊息!為什么我們不記得發生在嬰兒時期2022-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