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這個以“瘦”為美的時代,肥胖通常都被人們視為洪水猛獸般的存在,尤其是它往往還會導致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常見慢性疾病的發作,更是讓人們對其遠而避之。
然而近日,來自英國倫敦布魯內爾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揭示,人類身上存在著一種“有利肥胖”的變異基因,相比普通的肥胖人群來說,其擁有更好的代謝特征,可有效降低患病風險。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 eLife 雜志上,論文以《使用孟德爾隨機化的高肥胖癥的疾病后果與其不利的代謝影響無關》(Disease consequences of higher adiposity uncoupled from its adverse metabolic effects using Mendelian randomisation)為題,通訊作者是英國埃克塞特大學醫學院博士哈尼耶·亞格霍特卡(Hanieh Yaghootkar)。
一般而言,任何身體質量指數(BMI,Body Mass Index)超過 28 的人都會被認定為肥胖,而不僅僅是超重。而當指數超過 30 時,就已經到了需要控制飲食和加強鍛煉的地步,否則就會影響身體健康,進而患上各種慢性疾病。
亞格霍特卡指出,盡管有些肥胖患者的體重相同,甚至 BMI 也近乎一致,但他們卻可能有著不同的脂肪量。
有意思的是,人類的脂肪通常分布在身體的各個部位,甚至遍及全身。這其中,相比于堆積在肝臟或者心臟周圍的脂肪來說,儲存在皮膚下的脂肪對人體危害更小,例如大肚子。
而決定脂肪儲存方式和位置的正是一種人類與生俱來的基因,基于此基因,科學家們將肥胖劃分為“有利肥胖”和“不利肥胖”。
“有些人有不幸的脂肪基因,這意味著他們在任何地方都儲存了更高水平的脂肪,包括皮下、肝臟和胰腺下。這與患 2 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高風險密切相關。”雅格科爾表示。與之相對的是,擁有“有利肥胖”基因的人患 2 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更低,因為他們的皮下脂肪含量相對較高,但肝臟脂肪含量很低。
那么,“有利肥胖”基因具體究竟可以幫助免受哪些疾病的侵襲呢?
該團隊通過使用一種被稱為孟德爾隨機化(MendelianRandomization)的數據分析技術,發現在他們測試的 37 種疾病中,有 12 種疾病與“有利肥胖”基因直接相關,包括冠狀動脈疾病、中風和 2 型糖尿病等。
此外,有 9 種疾病被證實與該基因并無關系,而是由過重的體重導致的患病。這意味著“有利肥胖”基因并不能降低此類疾病爆發的風險,例如深靜脈血栓形成或膝關節炎。
除此之外,該團隊還發現,一些以前被認為與體重有關的其他疾病,如阿爾茨海默氏癥,似乎和肥胖并無關聯。
總體而言,這項研究將肥胖者拆分開來,使其生活方式管理和藥物治療更有針對性,從而能夠減少多種慢性疾病和代謝并發癥的出現。
參與此項研究的埃克塞特大學人類遺傳學教授蒂姆·弗雷林(Tim Frayling)表示:”例如,有許多治療方法可以降低血液中和器官周圍的高脂肪水平,而不會影響一個人的額外體重。”
不過,研究人員也警告道,不管是否具有“有利肥胖”基因,肥胖都是眾多疾病的“萬惡之源”,會對一個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即使是那些患有有利肥胖癥的人,他們患膽結石、成人哮喘和牛皮癬等疾病的風險仍然較高。
“雖然我們確定有利的肥胖基因很重要,但良好的基因仍然不能替代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你肥胖,建議仍然嘗試盡可能地轉移多余的體重。”弗雷林說。
值得一提的是,該研究由埃克塞特大學與威斯敏斯特大學合作運行,并借鑒了芬蘭一項名為 FinnGen 基因研究項目的實驗數據,其中包括數十萬志愿者的生物庫樣本。此外,這些數據收集了 2006 年至 2010 年間約 50 萬名年齡在 37 至 73 歲之間的人的信息,廣泛性和豐富程度令人吃驚。
“為了更好地預防和衡量疾病風險,重要的是要了解肥胖是否是一個偶然的風險因素,以及它是否是因果關系,無論是新陳代謝、機械還是心理,都會導致風險。”亞格霍特卡表示。
她補充說,“我們的結果還提供證據表明,即使他們的代謝健康,每個人都會從減掉多余的脂肪中受益。”
此前,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曾宣布,在英國各地,有四分之一的人“非常超重”并且患重病的風險增加。
亞格霍特卡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有利肥胖”基因幾乎于事無補,而減少額外的體重可能比減少血液中破壞性的高糖和脂肪水平更重要。
-End-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