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最近小學生最流行的娛樂消遣方式,非“盤手串”莫屬。一根彈性線、多個彩色珠子,可以隨意拼接成不同的形狀和圖案,學生將其作為手鏈、耳飾等裝飾品,或放在手中把玩。“盤手串”已經成為小學生中最流行的玩具之一。
串不離手小學生自稱“很解壓”
從中老年人標配,到成為小學生流行單品,盤手串在全國中小學生群體中爆火。近日,演員鮑蕾在社交媒體分享一段兩個女兒盤手串的視頻,引起許多家長共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視頻中,鮑蕾的兩個女兒拿著手串,熟練地盤了起來,珠子相互摩擦發出“咔嚓咔嚓”的聲音。鮑蕾說道:“小學生的串快盤出包漿了。”孩子爸爸陸毅感嘆:“現在的小學生都這樣嗎?還能好好學習嗎?”該段視頻引起網友熱烈討論,許多家長表示家有同款娃。有網友感嘆:“這是怎么做到全國統一的?”
在社交媒體上,小學生盤手串的分享視頻隨處可見。有學生表示,班里大部分人都玩手串。據《濟南時報》報道,濟南一所小學教師在其所擔任輔導教師的延時服務社團內調研,數據顯示,超過半數學生正在玩手串,或曾經玩過手串。
為何小學生如此癡迷“盤手串”?
據河南電視臺民生頻道報道,采訪中,學生認為,“盤手串”過程很解壓。手串發出聲音聽起來舒服,能夠緩解學習壓力。此外,有學生表示,盤手串過程中可以將手串設計成不同的樣式,鍛煉自身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盤手串”已經成為小學生社交方式之一。課下互動中,同學之間交換手串,比較手串光澤和亮度,以及盤手串熟練程度。
流行風潮無需過度擔憂
對于小學生“盤手串”熱潮,許多家長百思不得其解。部分家長表示,“盤手串”不應該是中老年人標配嗎?為何成為小學生的最愛?有家長如臨大敵,學生壓力已經如此之大,需要盤手串釋放壓力了嗎?
事實上,每隔一段時間,學生群體內就會興起一陣新風潮。熱唱《孤勇者》、搜集奧特曼卡牌、印火漆印章、制作咕卡……這些風潮都曾在小學生群體蔓延。以《孤勇者》為例,《孤勇者》堪稱2022年度兒童金曲。彼時,走在馬路上,對著素不相識的小朋友唱出“愛你孤身走暗巷”,小朋友立即能對唱下句。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孤勇者》最終被其它熱潮所取代。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娛樂方式,家長應該客觀、理性看待新事物。80后、90后的童年也曾迷戀過跳皮筋、丟沙包、溜溜球、四驅車、水滸英雄卡。當年的同學們也曾經因收集的玻璃球數量、大小、花紋等,爭得不可開交。這些經歷日后也都成為珍貴的校園回憶。
湖北心理咨詢師協會會長、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肖勁松提出,“盤手串”和玻璃彈珠、丟沙包等活動沒有區別,都是兒童群體出現新風潮。如果學生僅僅以此緩解壓力,并未影響正常學習和工作,無需過度關注,順其自然即可。因此,家長不必強行將“盤手串”和焦慮畫等號,制造恐慌情緒。
正確引導適度盤串
蘇州市吳中區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醫師、心理咨詢師欒慧明接受《姑蘇晚報》采訪時表示,“盤手串”發出的聲音,音調、頻率類似于“白噪音”,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孩子提升注意力。并且“盤手串”也是小學生有限時間內參與社交活動的一種新形式。因此,對于學生“盤手串”行為,家長不必一味否認,甚至粗暴對待。
盡管對于小學生“盤手串”行為不必過分關注,但適度的引導仍是必需的。
醫學專家提出,過度盤玩手串,可能對小學生身體造成損害。小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關鍵時期,長時間盤玩手串,會導致指關節不均衡發育,甚至造成關節肥大性增生等疾病,更嚴重的還會造成過早增生勞損以及腱鞘炎。
對此,老師和家長加強學生引導,避免學生過分沉迷。一方面老師和家長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串,避免發生意外。另一方面,老師和家長控制學生“盤手串”頻率和場合,避免影響正常學習和生活。最后,老師和家長應加強和孩子溝通的及引導,避免由此產生“誰的手串更好更貴”等攀比心理,影響孩子的正常社交生活。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