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環球時報》記者14日獲悉,針對武漢市應急管理局地震監測中心的網絡攻擊事件,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和360公司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已取得新進展,發現了符合美國情報機構特征的后門惡意軟件。下一步有關機構將向外界公開披露美國政府一直處于高度保密的某全球偵察系統,其對我國和世界各國國家安全和世界和平都構成嚴重安全威脅。有中國專家表示,美國情報機構對地震監測中心的網絡攻擊是一次有計劃有預謀的網絡軍事偵察行動,企圖獲得對我國經濟社會運行甚至軍事行動的分析、研判、歸因、定位等能力,并可能導致社會恐慌和秩序混亂。此外可以判斷,網絡攻擊入侵竊取已成為美方獲取他國遙感遙測數據的最低成本途徑。與此同時,美方還在“賊喊捉賊”,宣稱“中國黑客已經準備好對美國關鍵基礎設施進行破壞性網絡攻擊”。專家提醒說,在美國網絡空間戰備理念的侵略性、主動性和攻擊性越來越明顯的趨勢下,美國主動挑起的網絡安全交鋒會越來越多。
為什么鎖定地震監測系統
7月26日,武漢市應急管理局地震監測中心報警稱,該中心發現部分地震速報數據前端臺站采集點網絡設備被植入后門程序,此事引起外界廣泛關注。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和360公司隨即組成聯合調查組赴武漢調查取證。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高級工程師杜振華8月14日對《環球時報》表示,目前,聯合調查組已經在受害單位的網絡中發現了技術非常復雜的后門惡意軟件,符合美國情報機構特征,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并且通過惡意軟件的功能和受影響的系統判斷,攻擊者的目的是竊取地震監測相關數據,而且具有明顯的軍事偵察目的。
地震之后,各國相關機構會對外公布震源位置、震級、深度等相關數據,作為一項民用基礎設施,地震監測系統為什么會成為美國情報機構軍事偵察的目標呢?杜振華表示,我國是遭受地震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多次發生造成嚴重人員和財產損失的地震災害。“因此我國高度重視地震監測和地震預警工作,為了提高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能力,地震監測數據并不限于震級震源等基本信息,還包括地表變形監測數據、水文監測數據等豐富的地理地質數據;這些數據同時也是具有很高價值的軍事情報數據。因此,美國情報機構對地震監測中心的網絡攻擊是一次有計劃有預謀的網絡軍事偵察行動。”
全國政協委員,安天集團董事長、首席技術架構師肖新光1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進一步解釋說,震源位置、震級、深度雖然是公開發布的信息,但這是基于多傳感器的一個感知計算結果,“這些傳感器所感知采集的綜合震動聲波數據,尤其是次聲波數據,對研判地質地形、分析武器系統試驗、核試驗等均有重要情報價值。”肖新光還分析說,當前這部分信息獲取只是相關行為體已被曝光出來的行為活動,還有很多針對其他領域的信息竊取尚未浮出水面。憑借其本身對全球的綜合探測能力,加之多方位的入侵竊取和其他綜合手段運用,獲取我方各種各類遙測數據,再綜合其他多源輔助數據,就形成對我方經濟社會運行甚至軍事行動的分析、研判、歸因、定位等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4日,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與360公司共同發布的《“黑客帝國”調查報告——美國中央情報局(CIA)》顯示,CIA開展了規模龐大的全球性網絡攻擊行動,其中使用了一大批當時未被公開披露的后門和漏洞,在世界各地建立“僵尸”網絡和攻擊跳板網絡,針對網絡服務器、網絡終端、交換機和路由器,以及數量眾多的工業控制設備分階段實施攻擊入侵行動。在目前發現的專門針對中國境內目標實施的網絡攻擊中,中方成功提取多個“Vault7”(穹頂7)網絡攻擊武器樣本。2017年3月7日,“維基解秘”網站披露了8716份據稱是來自CIA網絡情報中心的秘密文件,內容涉及CIA黑客團隊的攻擊手法、攻擊行動項目代號、攻擊工具技術規范和要求等。“維基解秘”將相關文件稱為“穹頂7”。
“可能導致社會恐慌和秩序混亂”
專家們認為,針對包括地震監測系統在內的民用基礎設施遭受到網絡攻擊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后果。杜振華舉例說,如果此次攻擊者對地震監測系統進行惡意破壞,當地震發生時,系統就無法有效提供準確數據,影響地震預警和災害評估工作,進而導致更加嚴重的人員財產損失,“更加危險的是,如果攻擊者篡改地震監測數據,觸發誤報警,可能導致社會恐慌和秩序混亂,造成無辜群眾傷亡。”
肖新光也表示,遙感遙測體系和數據是必須重點保護的國家戰略資源。這些數據能從宏觀到微觀展示我國經濟社會的基本運行,是綜合決策、應急響應的綜合支撐,是國土安全和國家安全的支撐資源。“美方情報機構不僅針對各種信號情報進行主動采集,也長期以來通過多種方式獲取他國地形、地質、地球物理、氣象、水文等綜合地球系統科學遙感遙測數據作為戰略情報,獲取手段包括通過盟友情報機制共享,脅迫高科技公司提供,以及利用學術、科研活動套取等。”肖新光強調,此次武漢監測站事件的發現不是偶然的,由此可以判斷,網絡攻擊入侵竊取已成為美方獲取他國遙感遙測數據的最低成本途徑。美方建設了一系列信號情報采集分析處理系統,如針對電磁信號監聽獲取的“梯隊”項目、針對電信運營商的“主干道”項目、針對美大型IT和互聯網廠商的超級訪問接口“棱鏡”項目等。
肖新光還透露:“我們會同有關部門經過多年持續跟蹤,近期將對美國政府的某全球偵察系統進行公開披露,它對我國和世界各國的國家安全和世界的和平安全都構成嚴重安全威脅,對此,必須高度警惕、嚴密防范。”
美網絡安全挑釁將越來越多
美國長期在網絡攻擊問題上賊喊捉賊。近期,美媒頻繁散布虛假信息、炒作“中國黑客攻擊他國機構”。今年7月,微軟公司發布報告聲稱,來自中國的黑客組織“攻擊了西方國家政府數據”。美國《華爾街日報》一篇報道更是誣稱與中國有關的黑客訪問了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的電子郵件賬戶。美國全國廣播公司8月14日援引美國網絡安全與基礎設施安全局局長珍·伊斯特利的話稱,中國黑客已經準備好對美國關鍵基礎設施進行破壞性網絡攻擊,“我希望人們認真對待一個非常嚴峻的警告,即一旦發生臺海沖突,中國有可能利用非常強大的能力來攻擊我們的關鍵基礎設施。”美國“政治新聞網”報道稱,在伊斯特利發表上述言論的場合——拉斯維加斯DEFCON極客大會上,美國政府發起一場網絡安全競賽,首次允許五支黑客團隊對一顆美國網絡安全測試衛星發起一連串網絡攻擊。盡管五支參賽隊伍沒有一支來自中國,但美媒仍然借機炒作“中國黑客”話題稱,美國空軍和太空軍希望此舉能幫助他們建立更安全的太空系統,并找出可能被“中國或其他對手”利用的安全漏洞。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唐嵐1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奧巴馬政府時期開始,美國就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國是最大的黑客國家”這樣的敘事,當時美國稱“中國黑客非法竊取知識產權,使美國損失慘重”。隨著中美戰略博弈越來越激烈,網絡空間成為中美兩國較量的主要戰場,美國不斷放大安全焦慮、夸大中國網絡能力的發展、歪曲中國網絡行為,把中國視為最大的網絡威脅。近來,美國加強渲染中國從政府、軍方到民間的網絡攻擊能力,為進一步增強美國自身的網絡能力和網軍建設找借口。唐嵐表示,當前網絡安全已經成為維護國家利益和獲得戰略優勢的最主要抓手,在美國網絡空間戰備理念的侵略性、主動性和攻擊性越來越明顯的趨勢下,美國主動挑起的網絡安全交鋒會越來越多。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馮亞仁 環球時報記者 丁雅梔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袁宏】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 天天資訊:確山縣朗陵街道:防溺水 巾幗行
- 熱頭條丨?淮濱縣不動產登記中心黨支部:常態化開展餃子宴活動
- 世界熱頭條丨?駐馬店市驛城區朱古洞鄉:讓群眾喝上“放心水” 為鄉村振興提供“水動能”
- 駐馬店市生態環境局新蔡分局組織開展“悟思想”學紀守紀交流活動
- ?泌陽縣泌陽河“美麗河湖”建設成效顯著 全球即時看
- 世界觀熱點:鄧州市法院開展“送法進軍營”活動
- 世界觀天下!汝南縣“愛心粥”志愿服務項目榮獲河南省項目大賽二等獎
- ?西平縣柏苑街道開展2023年紀律教育宣傳月“明紀律,鑄忠誠”集體學習
- 世界熱門:?息縣縣委書記、縣政府縣長管保臣調研城區項目建設情況
- 環球熱議:多地陸續發布養老金調整方案,哪些人可以多漲養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