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激發大學生創業熱情,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環境,“瀏二十條”系統構建了“前端降成本-中端強支撐-后端拓市場”的完整生態。從前期的免費住宿、場地補貼、貸款申請,到中期的定制培訓、導師結對、項目扶持,再到后期的品牌推介、市場拓展、風險補償,形成全生命周期創業孵化生態。 “真金白銀”支持 讓創業者輕裝上陣
讓想創者能創,瀏陽以“真金白銀”的政策扶持為大學生創業“架橋鋪路”、真誠助力。在“瀏二十條”中,除常規創新扶持政策、稅收減免政策外,還提出了“免費創業考察期”——來瀏開展創業考察的大學生,入住指定酒店享受入住補貼,實現單次最長7天6晚免費入住;針對入駐指定創業孵化基地的大學生創業項目,給予首年辦公場地租金和管理費用全額補貼,次年補貼50%;對符合相關條件的大學生初創企業,按照不超過申報企業實際有效投入的50%,最高給予10萬元的項目補貼。
為破解創業初期的資金難題,瀏陽不僅為創業大學生提供貼息貸款,還依法設立瀏陽市大學生創業投資基金,重點支持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對成長性好的企業,單次投資額最高可達50萬元,在基金投資期內可追加投資,并對接湖南省大學生創業投資基金爭取更多投資。此外,“瀏二十條”還提出完善大學生創業風險補償機制,進一步增強創業者抵御風險的能力。產業立體賦能 推動“花式”創業
為推動大學生創意與地方產業深度融合,“瀏二十條”聯動瀏陽產業鏈資源,提出建設科創中心、文創基地、特創平臺三大載體:加快建設金陽科創城,安排不少于30%的辦公場地免費提供給大學生創業,并設立科創基金;打造示范引領性的省級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設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區、加速區、成長區,重點扶持大學生發展“煙花+、文旅+、非遺+、數字+”等輕資產項目;通過打造健康食品和湘菜特色食材創業平臺、特色農產品電商孵化平臺、青年創客空間、鄉村創業工坊等,引導大學生在不同特色產業領域創業。
聚焦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瀏陽還將全面加強校地合作、產教融合。一方面,組織重點行業企業梳理技術難題、發布真實產業命題,邀請高校、科研院所來瀏開展產業調研和企業問診,組織大學生團隊開展科研攻關,并轉化為大學生在瀏創業項目;另一方面與省內外高校簽訂大學生創業合作協議,通過路演活動、打造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等方式,建立雙向推動機制,促進大學生來瀏創業。“全程陪跑”服務 為創業者保駕護航
落實落細公共創業服務,提高服務的可及性與便利性,是夯實大學生創業之路的關鍵。過去,創業者常被煩瑣的手續、復雜的流程困擾。
在“瀏二十條”中,瀏陽推出“三個一”服務,在市民之家設立大學生創業專窗,實行政務手續“一窗受理”、一對一聯系、一次性辦結,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最優服務;開展定制培訓、導師幫扶、資源對接等服務,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專業化、多元化、精細化的指導,讓創業者找準賽道、少走彎路,精準推動項目落地、資源鏈接、市場拓展。
此外,瀏陽將舉辦大學生創業創新大賽,選送優質項目參加上級賽事,給予相應獎勵;通過全媒體資源,大力推介大學生創業典型;開展政策宣傳、經驗交流、典型推介、路演活動,全力打造“‘瀏’在這里,創想飛‘陽’”大學生創業主題品牌。
青年人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近年來,瀏陽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打造了青年人才聚集“強磁場”:落實項目扶持、入駐基地、創業貸款貼息等政策,多維度幫扶大學生等重點群體創業,三年來扶持初創企業248家,共計發放創業補貼資金870萬元;組建創業專家團,持續開展創業能力提升行動和創業專家指導服務行動,推出SYB優質示范班、舉辦瀏陽市鄉村領雁創業培訓班、落實“馬蘭花”創業培訓計劃,開辦各類創業培訓班348期,培訓學員1.2萬人次,成功孵化出蒸瀏記、孝文電子等優質項目超226個;創建各級創業孵化基地11家,為瀏陽創業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綜合服務平臺和發展空間。
“‘瀏二十條’是為大學生群體量身定制的創業扶持政策,實現了‘政策供給’向‘生態營造’的戰略升級。”瀏陽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瀏陽將持續優化創業環境,吸引更多大學生來瀏創業興業,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青春動能。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