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腸道細菌能與大腦“對話”
最新研究表明,老鼠腸道中攜帶著大量細菌,它們會影響老鼠大腦的工作方式。目前研究人員希望發現老鼠腸道細菌是如何影響涉及老鼠社會行為的大腦網絡活動,結果顯示當一只老鼠遇到一只陌生老鼠時,它們會彼此嗅聞胡須并爬到對方身體上,就像公園里寵物狗之間互相問候的方式,然而,沒有腸道細菌的老鼠會主動避免與其他老鼠進行社交互動,保持一種冷漠狀態。
2、南極巨大湖泊3天內消失
南極一處冰下湖泊在短短3天內突然消失!研究人員稱,2019年冬季,南極洲東部埃默里冰架大約6-7.5億立方米的水量(相當于圣地亞哥灣水量兩倍)迅速排到海洋之中,利用衛星觀測顯示,該冰架崩塌后大約3天時間,這處冰下湖泊就干涸了。他們認為,冰下湖泊水的重量在湖底累積,最終使湖泊之下的冰架出現裂縫,這一過程叫做水力壓裂,導致湖水枯竭流入大海。隨著融水湖泊和河流在南極洲表面逐漸增多,研究人員擔心,越來越多的表層融水可能會導致更多的水力壓裂事件。
3、首次觀測到黑洞吞噬中子星
黑洞吞噬中子星并不是黑洞大嚼類型“餅干怪獸”的中子星,目前天體物理學家最新觀測到黑洞與中子星發生的碰撞,而且是連續兩次,2020年1月,天文學家探測到兩個引力波事件,分別命名為GW200105和GW200115,第一個是9倍太陽質量的黑洞與1.9倍太陽質量的中子星發生碰撞;第二個是6倍太陽質量的黑洞與1.5倍太陽質量的中子星發生碰撞,兩個事件發現時間先后間隔10天,但是它們距離地球非常遙遠,位于9億光年外的深空宇宙,當兩個黑洞碰撞時,不會直接發出任何光,僅有引力波;當中子星與黑洞碰撞時,當中子星被撕裂時,中子星物質會發光,通過結合這種光學和引力波觀測,可以更好地分析理解中子星。
4、金星云層中沒有生命跡象
最新一項研究表明,金星大氣中水含量非常低,即使是地球最耐旱的微生物也無法在金星上生存,這一發現似乎抹殺了人們的希望。2020年,科學家火星大氣層中發現可能生命體制造的分子,目前最新研究觀察了穿越金星大氣層的探測器勘測數據,并獲得金星密集大氣硫酸云中溫度、濕度和壓力數據。依據這些數值,科學家能夠計算出金星大氣層中的水活度,即大氣云中單個分子內部水蒸汽壓,這是地球生命存在的限制性因素之一。最終結果顯示,金星大氣層水分子的有效濃度較低,即使是最頑強的地球生物也無法生存。
5、超大質量黑洞引發巨大漩渦氣體“海嘯”
美國宇航局天體物理學家最新計算機模擬了深空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的環境,他們發現在這些黑洞附近可能形成巨大、類似海嘯的結構,它們本質上是旋轉的氣體壁,僥幸逃離了黑洞的強烈引力。
6、“宇宙僵尸”可能正處于驚人轉變的邊緣
“宇宙僵尸”是指一顆死亡恒星的余燼核心,或者是一顆白矮星,大約和地球、月球體積相近,目前天文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神秘恒星,其半徑僅有4300公里(相比之下太陽半徑為66.9萬公里),但它的質量卻是太陽的1.35倍。該恒星被命名為ZTF J190132.9+145808.7,距離地球約130光年,其旋轉速度非常快,平均6.9分鐘完成一次自轉,更奇特的是它的磁場強度是地球的10億倍。科學家認為,這顆高密度、阻燃的“宇宙僵尸”正在萎縮,可能意味著它即將爆炸,或者轉變成一顆“不死恒星”,通常是超新星形成的中子星。
7、牛胃中的微生物有助于分解塑料
科學家在從反芻動物胃中提取的液體中發現微生物,依據最新研究,胃部瘤胃是這些微生物的“培養箱”,可以消化或者發酵奶牛等反芻動物吞下的食物。更神奇的是,潛伏在奶牛瘤胃中的微生物還能消化聚酯,該物質的組成分子是由所謂的酯基團連接的。牛胃液體消化的是一種由植物產生的天然聚酯——角質,而塑料主要成分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與角質具有類似的化學結構,這意味著牛胃中的微生物可以消化某些塑料成分。
8、自由潛水員的心率可低至每分鐘11次
自由潛水員是指沒有水下呼吸裝置的潛水者,他們可以屏息超過4分鐘,潛入水下100米深處,但是該處境下會損害大腦輸送氧氣的能力。最新研究顯示,自由潛水員水下作業時心率會降至每分鐘11次,其腦氧水平甚至低于海豹,相當于在珠峰頂部測量的一些最低值。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