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聞辦日前舉行“牢記囑托 善作善成·辦好民生實事”第三場新聞發布會。會上,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了今年以來本市在住房保障和城鄉建設領域的亮點成就。
市住建委堅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的理念,通過連續三年舉辦“住建怎么干,請您提意見”征集活動,廣泛匯聚市民心聲。這些聲音最終化作具體行動,從2021年至今,市住建委承擔的全市民心工程從2項擴展至7項。
住房保障方面,本市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今年以來,本市強化公租房兜底服務功能,通過向中低收入困難家庭發放4億余元租房補貼,8萬余戶中低收入困難家庭圓了安居夢;今年新籌集5000套保障性租賃住房,累計運營3.75萬套間。這些措施不僅緩解了住房壓力,更讓在津創業者的生活多了一份保障。同時,今年本市全面啟動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設,籌集配售型保障房7000套左右。目前,本市已基本建立起公租房、保租房、配售型保障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為全市人民兜牢住房底線。
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發展也成為本市重點關切。今年以來,本市先后4次優化房地產政策,并結合線上線下房交會等多樣化活動,全面激發市場活力。10月16日,本市取消住房限制性措施,同時推出“百城千企商品房促銷”“好房子項目展”“方便看房”等系列活動,為市民購房營造了更加優質的環境。
城市建設的腳步也未曾停歇。今年以來,市住建委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精準開展城市更新補齊短板弱項,將天津美術學院改造、先農大院開發等29個項目作為創新試點,其中21個項目啟動建設,透過這些項目,市民不僅能感受到城市更新帶來的生活品質提升,也見證了宜居城市建設的步伐。“城市體檢發現問題、城市更新解決問題”的天津模式,已被住建部向全國推廣。
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市住建委用一系列看得見的改變來回應市民期待。今年市住建委完成46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328戶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1130套城市危舊房屋實施改造,讓改造成果惠及千家萬戶。此外,盤活居住小區閑置地下停車泊位1573個,完成1406戶農房災后重建,為老舊房屋加裝電梯76部,完成創建“紅色物業”小區770個,這些努力為城市生活注入了更多便利與溫情。
基礎設施建設也在全面提速。今年,本市新開通了地鐵5號線延伸線,地鐵11號線西段也即將通車,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336公里,基本形成覆蓋中心城區、聯通津濱雙城的網絡化運營格局。同時,市住建委加快推進道路恢復,41座車站年底還路于民。今年還實施了一批路橋工程,鳳聚路等7條民心道路全部完工,進一步改善了群眾出行條件。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