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北靠秦嶺,南依大巴山,漢江自西向東穿境而過,非常適合古人類棲息,境內石泉、漢陰、恒口和安康等盆地均保留有豐富的舊石器遺存。本次專項調查之前,安康一直缺乏系統的舊石器考古調查工作。
圖為2025年2月在單家灣遺址發現的手鎬。陜西省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舊石器專項調查工作隊供圖
工作隊在位于安康盆地的崔家灣遺址四個片區共采集石制品100余件。除了采集到大量常見的石片、石核、刮削器等,還發現1件加工非常精美的手鎬,是目前安康盆地發現的手鎬中加工最精致的1件。
據介紹,崔家灣遺址石制品類型既有小型的石英石片刮削器,也存在重型的石英巖刮削器,還有修理精致的手鎬,反映出崔家灣遺址復雜多樣的石器加工技術。該遺址是目前安康盆地發現石制品數量最多的遺址,為進一步揭示區域石器工業面貌與未來開展區域性的舊石器考古工作提供了重要線索。
圖為2025年2月拍攝的崔家灣遺址。陜西省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舊石器專項調查工作隊供圖
在月河流域的單家灣遺址發現石制品近100件,石制品類型組合豐富,除了石核、石片以及各類小型修理工具外,還可見重型刮削器和手鎬。其中新發現的手鎬尖刃銳利,可能存在特殊用途。從遺址內隨處可見的碎屑與斷塊分析,該遺址很可能為一處原地埋藏的石器打制場所。
此外,石泉盆地新發現的遺址點也發現多種類型的石制品,展現出多樣化的石器加工技術。其中,孫家灣遺址的發現表明石泉盆地的古人類活動區域多位于高階地,為將來進一步探索古人類的行為模式提供了重要線索。
圖為2025年2月拍攝的三中遺址。陜西省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舊石器專項調查工作隊供圖
據了解,本次調查收獲豐富,初步查清了安康地區舊石器遺址的分布規律,廓清了該地區遺址的地層埋藏年代序列,基本查明了該地區石器工業技術面貌,并基本證實古人類在該地區生活時代為距今七八十萬年至距今二三萬年之間,填補了安康多個區域舊石器發現空白。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