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商品“出海”遇瓶頸 必須打造自己的品牌
小商品要如何“出海”,才能闖出更大的市場?這款剃須刀,在沒有品牌的情況下賣到國外,批發價可能只要20多元一個,但如果有品牌加持,同樣的產品和品質批發價能夠達到60多元一個。一個小小的剃須刀,就看出了不少商戶的“痛點”,義烏的小商品雖然已經輻射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大部分都是代工,單純依靠產品數量和價格比拼已經難以為繼。打造自己的品牌,讓品牌直達消費者,是許多商戶們最迫切的愿望。
政企合力 從“產品出海”走向“品牌出海”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義烏當地政府和行業協會創造性地給出了一個答案;答案在哪兒?這里是“義烏好貨品牌出海集合店”,政府搭建平臺、協會融合資源、商戶精選加入,今后走到國外的不少地方你都可能和它偶遇。店門口被精心布置成了一個街頭風格的休閑互動區,可以和客商點上一杯咖啡慢慢洽談。而走進來,是一個260平方米的購物空間,在這里匯聚了義烏700多個品牌、2000多款小商品,從日用百貨到數碼家電,在這集中展示了義烏小商品從創意設計到工藝品質的頂尖水平。
同時,它采用了簡約的歐式裝修風格,而色調也很講究,是一種時尚的藍綠色。綠色是小商品城的專屬色調,而藍色象征大海,綠色加藍色,則代表以義烏小商品的名義,抱團“出海”。
品牌集體“出海” 激發創新活力
大家搭乘一艘船、同行一條路,就是幫助企業主動走出去,為他們提供海外銷售、倉儲、物流等一體化外貿服務,讓國外客戶接觸到更多優質的中國制造。
這樣的品牌集合,也催生了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因為要進入這個開到國外的品牌“出海”集合店,一大標準,就是擁有自主創新研發能力。這款藍牙耳機,融合了最新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之后,具備了實時翻譯功能,新技術、新創意,自然就有了更多的客戶。
規范“出海” 政府精準服務
在“出海”的過程中會面臨諸多問題。比如,國外商標注冊,在義烏當地市場監管部門會提供國外商標注冊的“一站式”服務。另外,國外銷售都需要有一個國際條形碼,如何規范注冊申請國際條形碼,這些事屬地政府部門都會抽空上門指導,開展定期培訓。
“品牌出海”最早一批受益者表示,這樣的品牌集合店讓中國商品的種類多了,客流上來了,銷售額也明顯上漲。截至目前,義烏“品牌出海”計劃已在20多個國家落地,幫助近5000家經營主體開拓了海外市場。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