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IPO之路已經邁過關鍵一步的廈門思泰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泰克”),進入到提交注冊階段。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大眾證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記者發現,自述“致力于以機器視覺技術和產品為核心”的思泰克,披露自身核心技術時也表示應用了諸多專利技術,但在2017年后卻未能申請取得過任何發明專利,研發投入強度也不如早年,研發乃至創業板定位引人關注。
研發投入強度不如早年
“致力于以機器視覺技術和產品為核心”,思泰克在11月11日披露的最新招股書中,介紹主營業務基本情況時首先這樣表示。
對于自身競爭優勢,公司首先表示有技術創新優勢,具備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核心技術具備多項技術優勢,擁有多項專利權及軟件著作權并獲得多個榮譽及獎項。
譬如對于自主創新能力,思泰克稱,“公司堅持自主創新,積極運用前沿技術,不斷研發能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保持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以及快速的產品和技術更新。”
思泰克此次IPO擬登陸的創業板,除了“三創四新”,研發、持續創新也是各界關注的重點。
研發投入強度方面,公司招股書如是披露:“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6月,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008.77萬元、1383.44萬元、1986.06萬元和758.65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4.45%、5.47%、5.58%和3.97% 。公司的研發費用主要由人工費、材料費和折舊攤銷費等構成。公司始終專注于機器視覺檢測技術的研究,不斷豐富產品型號和功能,提升產品性能,研發投入呈上升趨勢。同時,為適應研發需要,公司持續引進機器視覺領域的研發人員,并提高了研發人員薪酬水平。”
不過,翻閱思泰克新三板期間年報可見,2015-2018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196.57萬元、309.05萬元、487.30萬元、862.45萬元,同期研發占比分別為6.33%、6.12%、4.36%、4.41%(見圖一、圖二、圖三)。
圖一:思泰克2016年年報研發支出截圖
圖二:思泰克2017年年報研發支出截圖
圖三:思泰克2018年年報研發支出截圖
結合2019年以來公司的研發占比來看,思泰克的研發投入強度整體下滑態勢非常明顯,即便2019年以來的完整年度里研發占比重新回升,也明顯低于2015年、2016年。
研發人員大增后占比仍低于5年前
思泰克研發人員與銷售方面人員數量變化,某種程度上可能折射出公司近幾年更重視銷售。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6月,公司研發人員平均人數分別為36.58人、39.42人、47.17人和56.00人,導致研發費用呈現上升的趨勢,報告期各期人均薪酬分別為21.17萬元、25.62萬元、28.63萬元和 20.46萬元,由于2022年1-6月新招聘研發人員共10人,工齡相對較短,工資薪金低于老員工,導致2022年1-6月研發人員人均薪酬減少。”
截至2022年6月底,思泰克員工238人,研發人員61人、占比25.63%;銷售人員112人、占比47.06%。
翻閱公司掛牌新三板的早年年報可見:
2016年,期初員工41人,期末57人,其中,研發人員期初12人、期末15人,期末占比26.32%;銷售與技術服務人員期初5人、期末7人,期末占比12.28%(見圖四);
圖四:思泰克2016年年報員工截圖
2017年,期初員工57人,期末73人,其中,研發人員期初15人、期末21人,期末占比28.77%;銷售與技術服務人員期初7人、期末14人,期末占比19.18%(見圖五);
圖五:思泰克2017年年報員工截圖
2018年,期初員工73人,期末170人,其中,研發人員期初21人、期末34人,期末占比20%;銷售與技術服務人員期初14人、期末73人,期末占比42.94%(見圖六)。
圖六:思泰克2018年年報員工截圖
也就是說,對比2018年底的研發人員34人,公司當年研發人員增長超過50%,以2019-2022年上半年的研發人員平均人數36.58人、39.42人、47.17人和56.00人來看,思泰克在2019年、2020年的研發人員增加并不多。
2016-2018年,公司三年里研發人員增長接近兩倍,而2019年來三年半的時間里,公司研發人員增長不到一倍,盡管2021年研發人員大量增長后,2022年上半年期末研發人員占比也低于2016年、2017年。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思泰克2017年的銷售人員增長一倍、2018年更暴增四倍以上,到2020年上半年再增長至112人、員工占比超過47%。
梳理可見,思泰克無論研發投入強度,還是研發人員數量增長幅度、研發人員占比,最近幾年都不如5、6年前。
伴隨銷售人員增幅較研發人員更高的是,思泰克營收從2016年的接近5050萬元、2017年翻倍、2018年再大增約77%,2019年來的增長則明顯放緩。
2017年后未取得過發明專利
事實上,2017年后,思泰克便未申請取得過任何發明專利。
觀察硬核的發明專利,以及核心技術對應的專利技術情況,可以發現公司已授權發明專利無一在報告期內,即2019年至2022年6月底申請取得,核心技術對應的專利也大量在報告期前申請,即便是著作權,也不乏在報告期前首次發表的情形。
截至最新招股書簽署日,思泰克擁有已授權專利45項,其中5項發明專利。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專利的有效期自申請之日起計算,公司這5項發明專利申請日最早在2009年12月,最遲是2016年6月,即便是授權公告日也全部在2019年之前。而且,公司全部45項專利中,只有15項為2019年以來申請取得。
2022年12月9日,記者又查詢顯示,思泰克目前只新增了一項實用新型已授權專利。
核心技術方面,公司稱“自設立以來深耕于機器視覺檢測設備領域,在機器視覺核心技術包括光源系統、機器視覺軟件底層及應用層算法、AI人工智能算法、高精密機械平臺等多個領域取得了多項技術成果,且全部產品均采用了上述核心技術。”
翻閱招股書可見,思泰克機器視覺檢測設備應用的核心技術共13個,除了第11個未單獨申請技術專利,其余均對應相關專利或著作權。
梳理其余12個核心技術可見,38項對應的專利、著作權中,21個為2019年之前申請或首發:第一個對應5個專利,4個為2019年之前申請;第二個對應4個著作權,3個為2019年之前首次發表;第三個對應4個專利,3個在2019年之前申請;第四個對應一個專利,2010年申請;第五個對應9個著作權,2個在2019年之前首次發表;第六個對應兩個著作權,1個為2019年之前首發;第七個對應3個著作權,均為2019年后首發;第八個對應2個專利,全部為2019年前申請;第九個對應5個專利,4個為2019年前申請;第十個對應1個專利,2019年前申請;第十一個對應一個專利,2019年申請;第十二個對應1個著作權,2017年首發。
六問堅持自主創新的思泰克
上述種種情形,令人對自述堅持自主創新的思泰克一系列疑問油然而生:
一、公司研發投入占比從2015年、2016年的6%以上整體下滑,近幾年雖有回升,但仍與之相差較明顯,公司近幾年研發投入強度不如早年的原因是什么?
二、從2015年來看,公司早年研發人員增長明顯而近幾年增長放緩,這是為什么?
三、對比研發人員,公司銷售人員數量及占比自2017年來增長更顯著,尤其是占比從2016年的12%多增長至2022年上半年的47%出頭,結合公司營收變化,是否意味著2010年成立的公司已經度過早期研發投入階段轉向了研發變現階段,更多依靠銷售驅動公司成長?
四、堅持自主創新的公司為何擁有的5項硬核已授權發明專利全部是在2017年之前申請?2017年之后為何沒有申請并取得過一項發明專利?這與公司研發投入強度下降以及銷售人員在2017年來增長更迅猛是否存在關聯?
五、公司13項核心技術對應的38項專利及著作權中,21項在2019年即報告期之前申請或首發,尤其是對應為專利的核心技術相關專利絕大多數都在2019年即報告期前申請,這是為什么?公司是否存在吃研發老本情形?
六、結合研發投入強度變化,研發人員數量增幅、占比變化,以及2017年來未申請取得過任何一項發明專利,核心技術對應的專利、著作權大部分在報告期前申請或首發,公司如何看待自身持續研發和創新?公司所稱的技術創新優勢是否符合事實?從上述種種情形來看,公司是否符合強調成長性的創業板定位?
就上述疑問,記者此前通過電郵致函思泰克,截至發稿時未收到回復。 記者 爾東
關鍵詞: 發明專利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
- 快消息!自述堅持自主創新—— 思泰克202022-12-10
- 銀保監會完善銀行業金融機構國別風險管理,2022-12-10
- 世界觀焦點:樓上有陽性樓下怎么去防護2022-12-10
- 視訊!抗原陰性發燒是為什么2022-12-10
- 展現“中國元素”,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2022-12-09
- 國臺辦:堅決反對美有關議案塞入涉臺內容:2022-12-09
- 今日熱聞!私域經濟下,品牌如何打造“私域2022-12-09
- 市場監管總局對哄抬連花清瘟等藥品價格進行2022-12-09
- 1至11月中國汽車產銷同比分別增長6.1%和3.32022-12-09
- 報告預計2023年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將經歷再平2022-12-09
- 廣東佛山解除住房限購政策2022-12-09
- 焦點速訊:“生態保護紅線”制度為生物多樣2022-12-09
- 每日時訊!防疫政策生變,多款新冠確診責任2022-12-09
- 當前報道:一位中國外貿人歐洲急行軍:9天輾2022-12-09
- 【世界熱聞】商務包機服務外貿人員 助力企2022-12-09
- 企業提供全球化“門到門”服務 多元化開拓2022-12-09
- 天天動態:央視財經評論丨各地加力拼經濟 2022-12-09
- 【全球新視野】西延高鐵新延安隧道順利貫通2022-12-09
- “元宇宙第一股”也很難?市值跌去76%,眾2022-12-09
- 浙江企業包機東京參展 外商來華也明顯增多2022-12-09
- 內蒙古:涉案20億跨境網絡賭博案主犯獲刑72022-12-09
- 世界觀察:文明村里的新氣象2022-12-09
- C919全球首架飛機從交付到商業首航還要完成2022-12-09
- 今日觀點!比亞迪“仰望”LOGO亮相;敦煌騰2022-12-09
- 多項利好持續釋放,貴州茅臺股價重上1700元2022-12-09
- 寒冷氣候導致電力供不應求 法國現貨電價大2022-12-09
- 華遠地產擬向石家莊傾茂提供財務資助7000萬2022-12-09
- 人氣逼近疫情前!浙商密集出海,更有人攬下2022-12-09
- 世界資訊:免費上門投遞兩次 新標準能否助2022-12-09
- 今日聚焦!潛血陽性意味著什么2022-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