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互聯網江湖 作者:志剛
疫情常態化之下,消費者最擔心什么?用四個字來概括,大概是“醫療擠兌”。在十幾億人的龐大需求之下,醫療資源很容易出現缺口。
向來以跨時間、跨空間調配醫療資源優勢著稱的互聯網醫療,也變得力有不逮。盡管互聯網醫療已經度過最初的階段,進入了深水期。但面對疫情常態化大考,用科技的力量發出最大限度的努力,仍難以應對這場考驗。
(資料圖片)
不可否認,互聯網醫療已經成為解決社會民生問題的重要手段。但令人感到悲觀的是,即便如今,互聯網醫療企業還未能證明,“互聯網+醫療”是一門好生意?;ヂ摼W醫療賽道前方將要面對怎樣的“路況”?仍需深度透析。
疫情不是“藥神”?
疫情是否盤活了互聯網醫療?目前來看,這一問題仍然很難回答。
表層看,疫情之下,線下醫院接觸傳染的風險變高,互聯網醫療通過遠程問診、健康傳播等,安撫自我懷疑者的恐慌情緒,為慢病患者隨診、提供藥品,發展得風風火火,讓不少相關企業嘗到了甜頭。
比如平安好醫生,此次疫情整體表現其實還是不錯的。據報道,平安好醫生先后與56個省市地方政府機構展開合作幫助防控,平臺用戶服務量激增,股價也出現大漲,平安好醫生董事長兼CEO王濤心情似乎也不錯。
“對未來我們無比激動和興奮”、“中國互聯網醫療的瓶頸正逐漸打開”、“這對整個行業是根本性,長期的利好?!?/p>
字里行間,似乎也流露出其對疫情過后在線醫療發展態勢的看好。
疫情放開后,囤藥需求劇增,醫藥電商平臺同樣獲益匪淺。
京東健康承諾連花清瘟不漲價,并多備了一億盒抗疫藥;阿里健康不僅原價供應該藥品,還將聯動供應鏈伙伴,保持相關抗疫藥物供給;這讓兩大平臺獲得不少好評。如果對比此前財報詳細數據,京東健康或許更占優勢。
在2022年上半年,京東健康總收入為202億元,同比+48.3%;期內盈利2.23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的4.54億元,同比扭虧為盈。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指標下(Non-IFRS)凈利潤達12.1億元,同比+82.0%。
京東健康解釋稱,主要是由于銷售醫藥和健康產品所得商品收入同比增加48.6%至175億元。
阿里健康發布的2021財年(財年區間為2020年4月-2021年3月)年報顯示,阿里健康全年收入155.2億元,同比+61.7%。利潤額3.43億元,調整后凈利潤6.3億元,同比+198.5%,較上年扭虧為盈。
但到了2022財年上半年(財年區間為2021年4月-9月),阿里健康宣布上半年營收為93.57億元,同比+30.7%,增速相較于2021財年上半年的+74.0%大幅減緩。同時,2022財年上半年大幅虧損,期內虧損約為2.32億元,而2021財年同期則盈利約2.79億元。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互聯網醫療是一個強供給驅動的行業,僅僅疫情的需求刺激似乎并沒有觸動互聯網醫療根本上的“病根”。
比如說消費者最為關注的新冠病毒應對措施,實際上已經總結的非常到位,且傳播廣泛,也比較普及,不需要互聯網醫療平臺專門提供,僅僅抖音快手這些娛樂為主的短視頻內容平臺,消費者對于新冠病毒相關信息都可以了解的比較完善。
隨著生病的人數增多,更多人其實在搶藥,對于藥品供給情況,已經陽過的護士小林對此深有感觸,“醫療物資短缺,阿里、京東、美團等平臺方能做的其實不多,比如新冠抗原檢測試劑和N95口罩,該緊缺的照樣緊缺,京東目前雖然提供了抗原檢測試劑預約服務,但是搶的人太多,很難搶得到。”
至于診療,在阿里健康兼職坐診的王醫生更有經驗。王醫生表示,現在很多醫生護士自身面臨感染,人員本就緊缺,能夠完成線下醫院的日常工作已經不易,能夠在線上兼職接診的更是少數。
這和疫情爆發初期的情況大有不同。在武漢剛剛爆發新冠病毒之時,當地醫療條件持續滿負荷運轉,但其他地區的醫療資源還可以通過互聯網發揮調配優勢,跨區域輸送。如今的境況是全社會的醫療資源都面臨緊缺,調無可調、配無可配。
從王醫生線上接診情況來看,大多是新冠感染之后的輕癥或中癥,能夠提供的診療建議實際上患者也大都知道,只不過不敢去醫院,怕感染加重,線上問診更多是求個心安。除了新冠感染者之外,其他的更多的是一些慢病患者。至于重癥的話,患者一般不會拖著,都是直接去線下醫院就診,畢竟線上診療能提供的幫助確實有限。
互聯網醫療業內也有企業持謹慎態度,好大夫創始人王航表示:“疫情會不會是互聯網醫療的轉折點,很難說。”
卓健科技創始人尉建鋒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他表示,從行業的角度看,互聯網醫療其實還沒有到爆發時間。
春雨醫生CEO王羽瀟也認為,對于互聯網醫療來說,現階段各家都還處于市場發展的早期階段,在線問診也部分起到了“流量入口”作用。
補全與閉環
互聯網醫療的鏈路很長,注定企業入局的成本高昂,只能選擇從單點切入。對應互聯網賦能醫療的三個層次:信息、產品以及服務。獨角獸企業大都選擇了信息,巨頭們入局則更多從產品入手。
在互聯網醫療剛誕生的階段,以賦能醫療信息要素為主,一眾互聯網醫療創業者通過掛號、科普等進行資源連接。
曾用名掛號網的微醫,在最初提前搶占醫療信息化賽道,幫助醫院實現醫療行為信息化建設并想要從中分羹,在打通醫院的內網和外網之后,幫助醫院窗口外移。
好大夫在最初,主要就做“掃院”這一件事,慢慢在網站上聚合了全國20多萬位醫生的信息。當網站有了熱度,病人就可以通過好大夫獲得醫生的“預約加號”服務。
丁香園則更加聚焦于“醫療科普”,從最初醫生專業社區出發到現在向C端輸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為醫生做服務,為大眾做科普。在疫情期間,丁香醫生選擇推出“疫情地圖”,實時跟蹤疫情數據;發布1600多篇科普、辟謠文章。
隨著政策逐漸明朗,電商銷售處方藥的政策口子出現,醫藥電商逐漸崛起,巨頭躬身入局。
阿里斥資1.71億美元控股中信21世紀股份有限公司(00241.hk),而后更名“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同樣把賣藥能力發揮到極致,在成立初期與賣藥相關的收入占比幾乎超過九成。
醫療服務商業鏈路最長,變現潛力更高,但開發起來反而最為困難,占據互聯網醫療任何單一環節都不足以取勝,想要把互聯網醫療變成好生意,需要做到兩個動作:補全與閉環。
從醫療角度來看,掛號、問診、治療等互聯網醫療服務的各個環節之間都存在割裂。比如醫療的核心:診與療。在“診”方面目前做到了輕問診,在“療”方面,由于技術限制,如打針、輸液、手術等接觸式治療還無法遠程實現,診療之間無法有效融合。
當無法形成閉環時,互聯網醫療的用戶就很難轉化為客戶。互聯網主要圍繞用戶獲取價值,因為用戶與客戶兩個角色之間往往比較模糊。比如對于廣告業務來說,用戶就是客戶,當用戶投入注意力之時就能帶來價值。
如今,互聯網已經進入了深水區,用戶到客戶之間的轉化路徑越拉越長,用戶與客戶之間的區分也越來越明顯。從輕問診到深度問診,從消費醫療到嚴肅醫療,中間需要信任度的不斷加深,這仍然是個漫長的過程。
只不過,互聯網醫療企業們已經沒有了退路,隨著疫情的平緩結束,不止是紅利的衰退,資本的耐心也已經耗光。以微醫為例,據天眼查專業版APP顯示,微醫的融資歷史多達10條,已經到了Pre-IPO的關鍵檔口。
除了微醫外,2021年也曾有醫聯、醫脈通、圓心科技等大批互聯網醫療企業高調沖擊IPO。想要借疫情的“東風”并不容易,從此次疫情的實戰情況來看,互聯網醫療企業也僅僅是做到了輕問診以及消費醫療,面對嚴肅診療的深水區表現出明顯的“畏懼”。
對于短期內爆發的新冠疫情患者來說,如今的互聯網診療和曾經火熱的知識付費沒有本質區別,最大的作用實際上都是用來消除焦慮。知識付費消除的是人們心理層面對知識的焦慮,而互聯網診療是消除人們對生理層面健康的焦慮。
想要跨越互聯網醫療從產品到服務的鴻溝,形成產業閉環,本質上需做好生意模式轉變的打算:從洗發水模式到理發店模式 。
如果從規模效應的維度觀察,洗發水模式無疑更為優秀。但需要注意的是,互聯網醫療企業并不是“洗發水”的生產者,只是“洗發水”的搬運工。單純做藥品生意,考驗的僅僅是渠道以及供應鏈能力,這并不是互聯網醫療的核心能力,即便做好也并不能真正把互聯網醫療變成好生意。
由于不夠深入產業鏈上游,所能獲取的價值實際有限,主要依靠供應鏈以及下游渠道優勢難以打開行業天花板,這時候想要深入掘金,只能結合理發店模式向外拓展。
理發店模式從服務入手,和家政市場類似,分散且難以實現標準化供給,相比家政市場服務供給更加嚴格,對于互聯網醫療企業來說需要投入更多。但相比醫藥研發的巨額資金投入來說,能更好的打開互聯網醫療的想象空間。
從洗發水模式到理發店模式,需要互聯網醫療企業不再局限于醫療的外圍打轉,而是將互聯網與醫療融合更加緊密,很多企業選擇聚焦??漆t療領域來實現。
京東健康相繼成立感染及肝病中心、腦營養中心、皮膚修復中心等9個??浦行??!皩?茖2 蹦K已在平安健康APP首頁占據重要位置,其中包括神經外科、腫瘤中心、罕見病、甲乳兩腺等。
不過,互聯網醫療還未觸及到醫療的核心地帶,發展尚淺。在供給端,互聯網醫療企業并沒有實際掌握醫生群體,仍然是“借用”為主;在需求端,對于病患的診療如同隔山打牛,起到的效果仍然不及線下。
在互聯網江湖(VIPIT1)團隊看來,健康本是剛需,但在線問診的輕問診+輕診斷目前仍稍顯雞肋。這時候,平臺的商業化行為可能會影響到用戶體驗,導致用戶流失。
一個成功的商業生態應該是高頻與高頻共振,或者高頻帶低頻。但如果是低頻和低頻的“報團取暖”,等于同時養了兩個“吞金獸”,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這并不理智。
這背后,決不能忽視的是,醫療仍然是被高度監管的行業,因此不能用對待科技公司的方式去監管互聯網醫療機構?;ヂ摼W醫療未來很難完全市場化運作,有形的手或許會更深度參與到互聯網醫療之中,為其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
- 每日熱聞!疫情不再是“藥神”,互聯網醫療2022-12-23
- 焦點快報!IPO觀察|3年零新增發明專利,鴻盛2022-12-23
- 首開線下店、解綁李佳琦、投10億研發,花西2022-12-23
- 彭文生:落實房地產稅構建新發展模式,不能2022-12-23
- 上海優化分級診療救治體系 一、二級醫療機2022-12-23
- 速讀:全國鐵路采取多項措施保障旅客春運出2022-12-23
- 國家藥監局已批準46個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2022-12-23
- 聚焦:中國商務部:將為境外商務人員來華提2022-12-23
- 上交所進一步擴大降費范圍 預計讓利約5.012022-12-23
- 首航新能更新招股書:應收賬款比例激增,72022-12-23
- 激發消費新活力 深圳黃金珠寶購物節正式開2022-12-23
- 河北三河織密森林防火“安全網”|環球熱消2022-12-23
- 江蘇悅興藥業開足馬力保供應2022-12-23
- 世界速訊:瞭望元宇宙丨趣丸科技探路數字人2022-12-23
- 阿里影業靠股權投資填補虧損,股價不足1港2022-12-23
- 祝寶良:千方百計穩市場信心,明年經濟增速2022-12-23
- 內蒙古錫林郭勒羊區域公用品牌再添新成員 2022-12-23
- 聚集5000余家零部件企業 浙江寧波打造新能2022-12-23
- 河南商丘寧陵電商交易額突破10億元|天天熱2022-12-23
-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舉辦房產展銷月活動_環球2022-12-23
- 努力保障運力穩定 開展配送人員招聘專場|2022-12-23
- 數字化工廠系統如何人、設備和系統三者之間2022-12-23
- BOSS直聘港交所上市,趙鵬:與股民一起分享2022-12-23
- 黃益平:明年經濟將“宏觀反彈 微觀困難”2022-12-23
- 每日信息:中方決定對在涉華和涉藏問題上表2022-12-23
- 教育部:在天津等12個市設立第二批教育部基2022-12-23
- 【焦點熱聞】商務部:將適時推動優化對入境2022-12-23
- 天天快消息!中國多地全力保障藥品供應 企2022-12-23
-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縣醫院要守住農村居民2022-12-23
- 操控不只有寶馬,還有“中國式豪華家轎”艾20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