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繳翼飛北京報道
近日,國家統計局陸續發布4月份經濟數據和5月份PMI指數。市場對“通縮”、“錢去哪了”、“經濟復蘇能否持續”的討論明顯增加。對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了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
圖: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
(相關資料圖)
伍超明表示,當前國內通脹水平大概率屬于階段性回落,短期有一定的通縮壓力,主要與供需恢復時間差與基數效應有關,但不能表明國內經濟進入通縮期,預計物價有望在二季度見底后回升。但需求和信心不足仍是當前經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二季度環比增速低于一季度是大概率事件。接下來要切實推動4月底政治局會議強調的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持續提振經營主體信心等方針政策切實落地,持續提高擴大內需的政策效果,依靠需求全面回暖帶動經濟全面回升。
國內經濟尚未進入通縮期
《21世紀》:今年很多人擔心中國經濟是不是正在進入通縮。尤其是1-4月的經濟數據公布后,CPI漲幅接近于0,加上PPI已經連續多月為負數。對此,你怎么看?中國經濟現在到底處于什么階段?
伍超明:當前國內經濟處于恢復階段,并且不同行業、不同經營主體恢復不均衡現象明顯,需求不足是突出矛盾。疫情對部分行業帶來的“疤痕效應”可能會持續數年之久,因為受疫情沖擊行業人氣的恢復、經營主體數量的增加、就業人員的重新“歸隊”等都需要時間,恢復階段還會有波動和不確定性。
價格是供給和需求相對變化的結果,供給端在2021年就恢復到疫前水平,但消費需求至今仍低于疫前水平(如2023年1-4月消費兩年平均增長4.1%,低于疫前的8.0%較多),尤其是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更能反映實體需求變化。1-4月核心CPI累計增長0.7%,4月當月增長0.7%,表明需求在轉暖,經濟在恢復,不是在通縮,當前物價描述為低通脹更為合適。
但核心CPI處于1%以下的低水平,是需求不足的直接體現,也是供需恢復時間差的折射。當前國內經濟處于恢復初期,供需兩端恢復時間差以及需求內部修復不均衡,導致需求恢復對物價的提振作用整體偏弱,預計未來需求恢復將對物價形成支撐,經濟基本面不具備長期通縮基礎。
基數效應對當前通脹也存在明顯的抑制效應。受去年俄烏沖突等影響,食品和能源價格高企,高基數疊加今年全球需求下降,食品和油價對CPI拖累作用明顯。但基數效應的影響將在下半年趨弱,需求上升尤其是服務業需求恢復對核心CPI的拉升作用將增強,物價有望在二季度見底后回升。
另外,比CPI和PPI更能反映整個經濟通貨膨脹情況的GDP平減指數,2023年一季度較2022年四季度提高0.38個百分點至0.94%,也表明國內經濟處于恢復回升階段,但基礎仍需鞏固。
總之,預計隨著高基數效應減弱、需求恢復,CPI將在年中左右開始回升,通脹水平下行大概率屬于短期階段性現象。
《21世紀》:中國是否會再次出現像2013年—2016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持續負增長的工業通縮情況?
伍超明:PPI不會出現2013-2016年的持續通縮現象,預計PPI同比增速將在年中出現回升,大概率在明年上半年重回正增長區間。
本輪PPI負增長持續時間相對較短,原因有三個:一是2013-2016年的工業通縮主要源于2008年金融危機后投資大幅擴張導致供給嚴重過剩,但2016年以來經過“三去一降一補”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基本低于名義GDP增速,國內供給端產能過剩情況好于2013-2016年。二是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導致海外輸入通縮,也是2013-2016年工業品通縮的主要原因,雖然今年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當前全球地緣政治風險提高,能源、資源等關鍵商品供應穩定性下降,供給對價格形成一定支撐,加之未來高基數效應有所消退,有助于同比增速的提高。三是當前國內經濟仍處于恢復初期,預計隨著中下游需求好轉,將支撐國內PPI向上修復。
《21世紀》:目前討論通縮,背后還是擔心需求不足的問題,今年很多企業都反映訂單不足,開工率較低。1—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明顯低于往年增速。產品銷售率也處于97.4%的相對較低水平,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伍超明:今年以來工業生產端恢復偏慢特征明顯,1-4月份工業生產低于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速約4.8個百分點,一季度工業增加值增速低于同期GDP增速約1.6個百分點。
工業生產恢復偏慢背后原因有三:一是需求偏弱,尤其是民間投資持續低迷,導致工業企業產銷銜接不暢,企業增加生產意愿不強,如1-4月份工業企業產銷率,即產品銷售量與產量的比值,僅為96%,處于歷史同期最低水平。二是工業企業仍處于去庫存周期,加上企業盈利大幅負增長,如1-4月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20%以上,也對工業生產恢復形成明顯拖累。三是疫后企業資產負債表和信心恢復仍需要一些時間,加上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市場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企業預期不穩、信心不足,生產意愿仍待提振。
往后看,隨著基數回升、企業繼續去庫存、民企投資仍偏低迷、出口或放緩等因素拖累,預計未來數月工業生產同比增速或走弱,但穩增長政策繼續顯效和需求恢復仍會對其形成一定支撐。
穩定房地產市場依然必要
《21世紀》:內需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去年房地產市場大幅震蕩的影響。很多人感到迷茫,也很關心接下來房地產行業會走向什么階段,房價會不會下跌,政府會不會跟過去一樣出臺刺激政策?
伍超明:經過一季度積壓需求釋放后,二季度房地產銷售速度有所放緩,市場可能進入二次確認期,去庫存仍是未來一段時間的主要任務之一。預計全年呈弱復蘇態勢的概率偏大,銷售規模有望止跌持平或略高于去年,全年銷售面積增速有望轉正。
由于房地產行業仍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據測算,房地產行業及其相關上下游產業對GDP的貢獻率達到近30%,穩定房地產市場,對穩定經濟增長、提振信心和守住系統性風險底線意義重大,因此很有必要穩定房地產市場。
要繼續強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政策的實施力度,適時加大政策刺激,貫徹4月28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乘勢而上”精神,以推動有真實需求為支撐的房地產價格穩定為抓手,穩定和改善市場預期,實現“價格穩定—預期穩中向好—需求穩中趨升—價格趨穩”的正反饋循環。
《21世紀》:在提振消費方面,政府有哪些政策施展的空間?尤其是此前一直起支撐和引領作用的汽車行業,未來還有多大的需求釋放潛力?
伍超明:政府想要提振消費,關鍵要從兩方面發力。一是加大改革力度激發民企投資活力,同時加大財政幫扶力度多方面緩解居民就業壓力,特別是解決青年人、中低收入群體就業問題,增加居民收入、增強其消費能力。二是多措并舉提高居民邊際消費傾向、推動疫情期間積壓的天量儲蓄逐步轉化為消費,具體看可以繼續加大汽車、家電等大宗商品促消費力度,改革財政體制,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加快推進農民工市民化等。
當前我國汽車消費市場已進入低速穩定增長階段,但隨著全球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加快,我國汽車消費驅動力逐步從增量拉動轉為結構調整,新能源車市場的需求空間廣闊,居民更新置換需求仍有望加快釋放。目前我國汽車消費占社會零售品總額的比重約10%,適度加大對汽車消費,特別是加大對鼓勵置換升級汽車消費的刺激力度,對于穩住消費仍具有重要積極作用。
《21世紀》:今年3、4月份外貿持續回暖,但爭議也很大,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很大程度是受到去年疫情低基數的影響,如何看待當前的外貿形勢?
伍超明:3、4月份出口增速持續正增長,既有去年低基數、積壓訂單釋放等因素的影響,也離不開出口結構優化、貿易伙伴不斷拓展對出口韌性的支撐。如1-4月份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出口同比增長72%,對東盟、俄羅斯出口增速分別為15%、67.2%,均高于全部出口增速較多。預計未來外需放緩或將重新主導出口數量走勢,加之價格因素或對出口增速形成拖累,預計未來出口增速仍面臨一定下行壓力。
《21世紀》:近期工業品出口交貨值的增速相對低迷, 3月工業品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5.3%,4月同比上升0.7%,與海關外貿數據的高增長有所背離,如何看待二者之間的增速差異?
伍超明:前期積壓庫存消耗、小企業和非工業部門出口高增是出口和出口交貨值背離的主要原因,首先需明晰兩者統計上的差異。
一方面,出口交貨值統計的是當前生產并用于出口交易的商品,而出口統計實質性出關的所有商品,既包括當期生產,也包括庫存消耗,因此前期積壓庫存的快速消耗可能是導致出口增速高于出口交貨值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出口交貨值統計樣本是規上工業企業,而出口統計所有企業,規下工業企業和非工業部門出口強勁也可能導致出口增速高于出口交貨值。
二季度環比增速大概率弱于一季度
《21世紀》:5月份,制造業PMI為48.8%,景氣水平小幅回落。不同行業之間、大中小企業之間,景氣度出現一定程度的分化。這反映了當前制造業怎樣的發展態勢?
伍超明:需求不足和信心不足是當前經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4月和 5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PMI指數連續2個月處于榮枯線下方,是制造業供需景氣欠佳的體現。
從年初以來PMI指數的變化情況看,我國經濟在恢復過程中出現三個不同步現象:一是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的分化,前者持續處于擴張區間,后者尤其是小型企業處于收縮區間,表明大型企業恢復情況好于中小型企業;二是不同行業間的分化,受國家政策支持力度較大的高科技行業以及受益于疫后恢復的消費品等行業,處于擴展區間,環比改善;三是創新領域與傳統領域的分化,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電氣機械器材等高技術領域與高耗能行業分化明顯,后者恢復動能不足,為近10個月低點。
上述分化現象,一方面反映我國經濟結構在改善,另一方面也表明要繼續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扶持,切實提振其信心,改善其預期,預計未來短期內PMI指數仍將在低位震蕩。
《21世紀》:對二季度的經濟形勢怎么看?
伍超明:預計二季度低基數將支撐GDP同比增速創下年內高點,但經濟增長動能邊際上將趨于放緩,二季度環比增速低于一季度是大概率事件。
一是在一季度經濟超預期回升的情況下,國內政策進入觀察期,二季度大概率延續存量政策為主,新的增量政策在等待窗口期的到來。
二是消費和房地產需求或重新面臨預期不穩、動力不足的困境,兩大經濟動能修復斜率大概率邊際放緩。一方面疫情放開對居民消費的支撐或邊際趨弱,加上就業質量和收入的改善相對偏弱,“就業-收入-消費”的循環有待進一步暢通;另一方面4月份以來地產銷售明顯降溫且城市間分化嚴重,居民購房整體偏謹慎,房企現金流改善程度或難以向拿地和新開工傳導。
三是隨著前期積壓需求釋放完畢,預計外需下降和價格支撐減弱將重新主導出口走勢,未來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大概率減弱。
四是2022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長0.4%,為全年低點,但逐月看,去年4月基數最低,5、6月份逐步回升,也將推動今年二季度各月經濟同比增速呈現回落走勢。
《21世紀》:近幾年經常在談如何提振民營經濟信心的問題,你覺得下一步,政策層面可能需要做什么調整?
伍超明:提振信心的事情要多說多做,多做應該更有必要,要真正推動4月底政治局會議強調的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持續提振經營主體信心等方針政策切實落地,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進一步明確民營經濟的地位作用,進一步破除影響各類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法律法規障礙和隱性壁壘,解決好政府和國企對民企的賬款拖欠問題,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適宜的環境。
另一方面,要重點進一步加大對三類困難民營主體的幫扶力度:一是面對房地產恢復偏弱且邊際進一步放緩的環境,適度加大對部分困難民企的紓困力度,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竭力穩住房地產市場;二是加大對民營企業在數字經濟領域加快發展的支持力度,出臺一些新的支持政策,推動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三是加大對在三年疫情沖擊下,當前經營仍面臨諸多困難的下游消費品制造業和中小服務業主體的幫扶力度,扭轉其利潤下滑態勢。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
- 天天消息!專訪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需2023-06-01
- 天天實時:一年助力770萬電商作者獲得新收2023-06-01
- 京東在四川成立拍賣公司 含文物拍賣業務2023-06-01
- 航海王熱血航線霍金斯什么時候上線?航海王2023-06-01
- 交流接觸器怎么接線?常用的接觸器型號有哪2023-06-01
- 出生證明有什么用什么時候可以用上?沒有出2023-06-01
- 個人養老保險種類都有哪些內容?社會保險法2023-06-01
- 實踐中駕校的退費標準是什么?學員在駕校把2023-06-01
- 封閉式基金如何買賣?開放式基金如何購買?2023-06-01
- 銀行存款利息怎么算?利息和利率有什么區別2023-06-01
- 投資債券基金有哪些誤區?投資開放式基金有2023-06-01
- 交通事故賠償項目都有哪些?因一方當事人的2023-06-01
- 出國留學研究生讀幾年?出國留學研究生怎么2023-06-01
- pc7塑料杯能不能裝開水?pc材質水杯安全嗎?2023-06-01
- 作業的育人功能有哪些?如何理解作業的重要2023-06-01
- 商丘交警全員上路疏堵保暢 雨中撐起“安全2023-06-01
- 公主連結克里斯提娜怎么樣?公主連結角色強2023-06-01
- hiberfilsys刪了開機變慢怎么辦?Hiberfil.2023-06-01
- 信用卡停息掛賬怎么協商?銀行說的沒有停息2023-06-01
- 對沖基金適合哪些人投資?對沖基金投資指南2023-06-01
- 跌停的股票當天還會漲起來嗎?跌停的股票最2023-06-01
- 車輛抵押貸款哪里可以辦理?建行車輛抵押貸2023-06-01
- 鱈魚腸會拉肚子嗎?鱈魚腸減肥可以吃嗎?2023-06-01
- gtp人工智能怎么用?gtp與atp的轉化關系介紹2023-06-01
- 小米有品和小米的關系是什么?小米有品剃須2023-06-01
- 什么是存款偏離度? 存款偏離度的內2023-06-01
- 不符合快貸準入標準能恢復嗎?不符合快貸準2023-06-01
- 錄音如何轉文字?蘋果手機錄音在哪里找到?2023-06-01
- 人身損害賠償是否適用訴訟時效?人身損害賠2023-06-01
- 花螺用不用焯水?花螺適合小孩吃嗎?20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