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打造立體式“紅樹林經濟學”
2023-08-14 09:51:14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編輯:

編者按:

2023年8月15日,首個全國生態日。

南方財經“美麗中國·廣東實踐”大型融媒體策劃報道,推出“綠美廣東·山海有‘粵’”專題,帶領大家,通過綜述報道、創意視頻、交互條漫、系列海報等多樣化融媒體形態,以故事形式,深入解碼廣東“大城名園”,探尋深山“黃金”,一覽被譽為海上新“長城”的紅樹林,并利用鏡頭、動畫與插圖的組合,通過點擊、滑動等交互方式,在親身感受綠美廣東魅力的同時,展示廣東在綠色轉型發展、治理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發展林下經濟、共建美麗中國等方面積累的重要實踐經驗。敬請關注。

在以時間為橫軸、紅樹林面積為縱軸的坐標系上連點成線,呈現出來的是一條清晰的“V”字形;而隨著“V”字的右半段逐漸揚起,另一條有關紅樹林所創造經濟效益的正增長曲線也隨之出現、逐漸成型。

因而,在廣東的紅樹林圖譜中,可以看到兩個清晰的轉折點。

第一個轉折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紅樹林涵養海岸、凈化海水、維持生態多樣性的角色為人所知,圍海造田、圍塘養殖等活動逐漸“退潮”,取而代之的是一場修復戰,原本急驟縮減和破碎化的紅樹林群落也隨之被修補縫合、重煥生機。

近幾年來,種養耦合的紅樹林經濟模式逐漸在廣東推廣開來,第二個轉折點由此到來。在此基礎上,紅樹林又“綁定”了科普教育、生態旅游和藍色碳匯等多重元素,立體式向第二、三產業延伸,樹底的蠔、林間的景和紅樹林創造的空氣都成為生態價值向經濟效益轉化的重要內容。

目前,全球約0.2%的紅樹林位于中國,其中廣東又占據了全國的39.3%,面積達1.06萬公頃,增量尤其來源于近幾年的“搶救”,2020年8月以來,全省累計營造和修復紅樹林分別達1732.03公頃和1727.80公頃。

在全球紅樹林每年約1%的速度遞減背景下,這一逆勢增長尤為寶貴,廣東的“紅樹林經濟學”也因而成為一項經濟與生態共贏的典范。

多方資本托起“海上新長城”

在湛江麻章區的嶺頭島,昔日鉤機開工、圍墾蝦塘的景象已消失不見,島上堤壩打開了11個缺口,自然納潮已然恢復,紅樹林一片郁郁蔥蔥。

湛江灘涂的萬象更新源于近年來掀起的一場紅樹林生態修復戰役。1990年后,湛江沿雷州半島海岸線劃定了總面積2萬多公頃的自然保護區,并健全巡護制度、提高巡護強度,開具問責清單,對違規占據水域灘涂養殖的行為進行處置。

“防減”的下一步是“促增”。通過對養殖場采取分批贖回或清退、紅樹林異地增補等方式,湛江紅樹林抓緊得到恢復。2020年至2022年期間,全市完成紅樹林營造486.36公頃,另修復現有紅樹林面積35.93公頃。

通過一系列舉措,在過去幾十年間,湛江紅樹林面積由1985年的7186.3公頃恢復至9960公頃。數據顯示,全市紅樹林體量龐大,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和廣東省的88%。這也意味著,湛江憑一己之力,“搶”回了全省大部分紅樹林資源。

除了像湛江這樣的海洋“大戶”,紅樹林還分布在廣東其余13個沿海地市,涉及全國近四分之三的紅樹林植物種類;因此,廣東其他地市也相繼加入紅樹林修復保護的行列,并呈現因地制宜的差異化路徑。

以廣州為例,相比于湛江,其紅樹林耐鹽度和分布形態均有差異,碎片化明顯,人類活動密度高、范圍大,缺乏大規模營造的條件。對此廣州制定了更為精細的修復計劃,以南沙濕地、虎門大橋北側等園區為樣本,選取適宜植株開展濱海生態修復,目前已完成新營造紅樹林21公頃、修復紅樹林58公頃。

多方努力下,廣東紅樹林面積已達1.06萬公頃,居全國第一,且省內紅樹林全部被納入生態紅線保護,其中有6385.18公頃被劃為自然保護地;近3年來,全省還建立了9個共計百余公頃的紅樹林種苗生產基地,年產能超2800萬株。

廣東的目標并不止于此。根據《廣東省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規劃》,到2025年全省將營造和修復紅樹林分別5500和2500公頃,并建立4個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

千里海疆煥新的雄偉藍圖背后,是強大的資金支撐。2020年以來,省財政已統籌安排15.8億元支持紅樹林修復保護相關工作。

與此同時,財政還在撬動更大的社會資本力量投入紅樹林修復管理,位于深圳的福田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便是這樣一例。在深圳灣東北部,毗鄰保護區的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已成功激活了政府、企業、高校等多方力量,在深圳市紅樹林基金會運營管理基礎上,實現了資金投入和科研力量的有機融合。

據悉,該基金會于2012年成立,是國內首家由民間發起的地方性環保公募基金會;2020年,其成為全球紅樹林聯盟來自中國大陸的首個成員機構;在此基礎上,深圳還在嘗試打造跨區域的國際紅樹林保護與合作機制。

經由該基金會,紅樹林保護的“廣東實踐”正通過論壇展覽、聯合行動、科研交流、國際培訓等豐富形式,進入世界目光。

“林下經濟”入海,藍碳交易風行

紅樹林的破壞,始于人類對海洋灘涂的開墾;紅樹林的修復,則源于圍塘養殖、采薪等人類活動的退潮。對此,應如何調節紅樹林經濟效益與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變“此消彼長”為“協同共生”,成為“紅樹林經濟學”的核心問題。

對此,廣東將山間的“林下經濟”模式移植到海上,探索出系列林下水產養殖項目,“紅樹林+生蠔養殖”“紅樹林+青蟹養殖”等已遍布廣東近海岸。

例如,在陽西縣程村鎮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紅樹林提供的微生物環境為生蠔創造了得天獨厚的環境,凋落分解的落葉又恰好構成天然飼料。由此產出的“程村蠔”肉質肥嫩、鮮美脆口,已成為當地特色招牌,高峰時一天可銷出20萬公斤。

在湛江,紅樹林與漁業耦合的貝類養殖已風靡海岸。此外,綜合考慮環境適應性、生態價值性、經濟效益性等因素,湛江灣實驗室已花費近一年時間,初步篩選出種養耦合的6種適宜紅樹和斑節對蝦、南美白對蝦較等近20種適養水產。

“這一模式反映了紅樹林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物種共生互補的原理。”湛江灣實驗室紅樹林保護研究中心科研人員丁新原解釋,紅樹林可以防風消浪、凈化水質,降低水產品病害率,從而提升水產品質量;此外,紅樹林的枯枝落葉沉積到土壤分解后,還能為魚蝦提供天然餌料,從而節約養殖成本。

在此基礎上,富有經濟頭腦的廣東還將這一模式進一步立體化延伸,讓第一產業長出第三產業,深度融合生態旅游、科普教育、觀光漁業等新業態,開發出集美食、美景、美育于一體的紅樹林旅游線路。

如今,在湛江,“紅樹林”已成為一張城市名片。趁著暑期,2023“紅樹林之城”海鮮美食放送季活動也即將開幕,大批學生檔、親子游客群將涌入湛江參與科普教育+實地參觀研學游,并聯動全市其他旅游娛樂資源,創造更大的價值。

除了樹底的蝦、林間的景,紅樹林創造的“空氣”也能賣錢。據了解,紅樹林碳匯能力為普通森林的3—5倍,藍碳交易前景因而十分廣闊。

2021年6月,湛江簽署全國首個藍碳交易項目,將轉讓5880噸碳減排量。湛江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長期以來,湛江控排企業面臨著不輕的碳排放壓力,不得不購買指標以避免超量停產。“省碳配額價格為70-80元/噸,而碳普惠制核證減排量價格僅20-30元/噸,紅樹林碳匯因而大大緩解了產業排放壓力。”

今年4月,廣東發布全國首個紅樹林碳普惠方法學,這也是國內首個可監測、可報告、可核查的二氧化碳核證減排量方法學。隨著《廣東省紅樹林碳普惠方法學》的發布,紅樹林碳增匯的量化和變現兩大難題得以解決。

繼而,8月初,全國首單紅樹林碳匯指數保險又在深圳落地,“保險機制+生態維護”有機融合的創新金融模式為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紅樹林碳匯提供了風險減量服務,紅樹林碳匯的科學體系正得到不斷完善。

關鍵詞: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幻女free性zozo交| 欧美日韩免费大片| 国产乱子伦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20p| 在线观看北条麻妃|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 日本日本熟妇中文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黄网在线观看| 18禁黄网站禁片无遮挡观看| 字幕网免费高清观看电影|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最近高清中文在线国语字幕| 亚洲欧美天堂网| 蝌蚪蚪窝视频在线视频手机| 天天干天天摸天天操|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 日本高清免费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欧美理论片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免费人成视频x8x8入口| 美女张开双腿让男生捅|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 韩国出轨的女人| 国产最新凸凹视频免费| 一级试看120秒视频| 国产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avtt在线观看| 好男人www在线视频高清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匹| 日日操夜夜操天天操|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片| 日韩高清不卡在线|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 | 成年人黄色大片大全|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 日本高清视频网址|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亚洲| 最近日本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乱码| 欧美性xxxxx极品娇小| 亚洲最大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