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集團正更清楚地告訴消費者,哪些信用貸的資金來自螞蟻,哪些信貸來自與螞蟻合作的金融機構,以滿足監管合規的要求。
周一(11 月 8 日),螞蟻集團針對部分用戶 “借唄” 頁面更名 “信用貸” 的變化時說,他們正對 “借唄” 進行品牌隔離。“借唄” 和 “花唄” 將劃歸今年 6 月新成立的螞蟻消費金融公司。
日后只有由螞蟻消費金融提供的分期付款服務或者信用貸,才會標上 “花唄” 或者 “借唄”。由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提供資金、但借助螞蟻集團提供數據信息的貸款,則會變成 “信用貸”。
該調整是今年 4 月央行對螞蟻提出的一攬子整改要求的一部分。當時央行要求螞蟻 “回歸支付本源”,除了將 “借唄”、“花唄” 全部納入消費金融公司,還要斷開支付寶與 “花唄”、“借唄” 等其他金融產品的 “不當連接”。
此舉讓銀行走向臺前的同時,也令螞蟻失去了過去用 2 塊錢本金放貸 100 塊的能力,變成最低得有 10 塊錢才能放貸 100 塊、放貸難度提高了四倍。這是監管對消費金融公司十倍杠桿率的限制。如果螞蟻和金融機構一起放貸,假設還是放貸 100 塊,根據最新的互聯網貸款新規,螞蟻最少要出資 30 塊。此外,螞蟻還要滿足資本金大于信貸余額 10% 的監管規定。
我們曾在《當螞蟻變成大象:全球最大 IPO 何以戛然而止?》里詳細解釋了螞蟻集團如何在最鼎盛的時候只用 30 億資本金就發放了 3000 億元貸款。2020 年上半年年末,螞蟻 “花唄”、“借唄” 合計貸款余額為 1.7 萬億,絕大多數資金由商業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提供。
隨著監管對螞蟻集團核心業務的合規要求,以最為公開、最為戲劇性的方式全面提升,螞蟻放貸難度大大增加。原先一本萬利的生意變得無利可圖且充滿風險。今年第二季度他們凈利潤同比減少了約三成。估值的想象空間也縮水八九成。(龔方毅)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