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劃出重點: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
航向既定,奮楫揚帆。江蘇科技界、產業界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的殷切期望,邁向前沿科技賽道新征程,打好未來產業“卡位戰”。
熱詞1: 生物制造
【釋義】
江蘇省合成生物基礎研究中心生物農業方向負責人、南京工業大學徐虹教授介紹,生物制造是人工創制微生物細胞工廠、酶蛋白及活性分子等生物體系,通過生物體系的代謝途徑或催化反應,將可再生資源轉化為高價值產品的過程。
【推進】
合成生物與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深度融合,為生物制造賦能。2023年底,江蘇省合成生物基礎研究中心成立。這是江蘇省三大基礎科學中心之一,由南京工業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和江南大學共建。中心匯聚一批合成生物領域的頂尖科研人才,開展基于AI的工業酶設計與再造原理研究等一系列合成生物學前沿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支撐10余個高價值生物健康產品的孵化。下一步,中心將繼續加強與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的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加快在研項目進度,引領未來產業創新。
蘇州工業園區已有較好的生物制造產業基礎,如蘇州引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搭建合成生物學技術平臺,開發出30余項國內外首創的生物合成技術。去年底,蘇州工業園區出臺推動生物制造產業的“三年行動計劃”,確定生物醫藥、食品、生物基材料、生物制造設備等重點方向,通過強化產業源頭創新等十大舉措,推動園區到2027年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的生物制造產業高地。
熱詞2: 量子技術
【釋義】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的相關發布,將“量子科技”定義為“一種新型的科學技術體系”,其將量子力學原理與信息科學、計算科學、材料科學等學科交叉融合,致力于通過量子效應實現信息的獲取、處理和傳遞。
【推進】
量子技術是全球科技競爭的“必爭之地”。“目前,全球對量子科技的研究已經進入從理論到應用的過渡期,我們將加強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著力建設一流科技體系,推動量子計算科技成果從樣品變成產品、形成產業。”量子科技長三角產業創新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科首席科學家陸軍表示。
在蘇州已經扎根3年多的量子科技長三角產業創新中心,已成功研制了100比特超導量子芯片和100比特超導量子計算機實驗樣機,構建了“量子芯片+計算機+計算服務平臺+智能應用”產業鏈貫通的產業體系。今年,該中心計劃建成量子芯片中試產線,實現20/100比特量子計算機小批量生產;建設量子電子新型智能計算服務體系,打造江蘇省示范工程;同時,依托中電科國基量子產業(蘇州)有限公司,加快產品和服務落地,搶占國際國內量子科技產業市場。
目前,蘇州市正在規劃建設量子科技國際產業園,構建產學研用一體的量子科技生態體系,為我省構筑量子科技產業集群奠定基礎。
熱詞3: 具身智能
【釋義】
具身智能可理解為“具有身體的智能”,指智能系統能夠借助物理載體感知、理解環境和與環境實時交互,并從中推理和學習。發展具身智能需要融合人工智能、自動化、機器人、認知科學等不同學科知識,也依賴軟件、傳感器、通信、材料等技術突破。
【推進】
“未來5—10年,具身智能會進入快速發展期,技術層面會不斷實現攻堅突破,應用層面會呈現百花齊放,完成‘從1到10’甚至‘從1到100’的轉變。不同形態的機器人很可能會像電腦、手機一樣普及,形成‘人機共生’的狀態。”江蘇省信息技術應用學會具身智能專業委員會主任、南京大學教授任桐煒展望道。
要實現這一愿景,仍需打破技術落地的障礙。2024年8月,省信息技術應用學會成立具身智能專委會,為在具身智能技術、產品、應用等方面具有單點優勢的高校、科研機構、企業提供資源對接和技術交流平臺,形成合力推動具身智能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專委會通過開展“具身智能前沿進展及產業應用論壇”“走近具身智能”等活動,已促成部分委員之間項目合作。任桐煒表示,“未來,專委會將緊抓這一輪發展機遇,充分發揮自身能力,積極參與到江蘇打造具身智能技術高地、構建完整具身智能產業鏈、培養高水平具身智能人才的工作中。”
熱詞4: 6G
【釋義】
“6G”今年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6G是指第六代移動通信標準,也被稱為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是5G升級版,大多數性能指標相比5G將提升10到100倍。
【推進】
在低空經濟應用方面,6G技術已經開始展現出強大威力。比如,紫金山實驗室的科研人員正利用6G無蜂窩通信技術,幫助巡檢無人機自動識別有無道路破損和暴露垃圾等現象,并實時將相關信息回傳至管理平臺,為城市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我們正向6G信道模型相關標準制定發起沖鋒,全身心投入將‘南京成果’納入國際標準的攻堅任務!”紫金山實驗室普適通信研究中心研究員黃晨介紹,今年6月6G國際技術標準研究將正式啟動,目前團隊已完成技術成果梳理,正邀請行業頭部企業研討完善,4月將提交提案初稿。
4月10日至12日,由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紫金山實驗室主辦的2025全球6G技術與產業生態大會將在南京召開。屆時,3GPP(全球性的移動通信標準化組織)工作組主席將分享6G標準牽引下的技術創新研究。“我們在數字孿生在線信道建模方面取得突破,該研究解決了傳統離線信道建模無法適應動態無線信道的問題,屆時,我們將在大會上展示該研究在不同環境提供多樣‘高速公路’建造、優化方案。”黃晨說。
熱詞5: 商業航天
【釋義】
商業航天是指以市場為主導、具有商業盈利模式的航天活動,旨在通過商業市場的方式開展航天技術和服務的研發、制造、發射和應用。“商業航天”已經連續兩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標志著這一新興產業正加速駛入應用落地“快車道”。
【推進】
“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商業航天已被列入國家優先布局的領域,被定義為‘經濟增長新的發展引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八五一一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周江濤說,我省擁有一批行業細分領域的領軍企業,八五一一研究所是國家衛星有效載荷領域的核心。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吹響了商業航天產業快速發展的號角,如何迎風而上?周江濤表示,未來5年將是我國商業航天產業爆發式增長的關鍵節點,在技術創新層面,八五一一研究所將牽頭建立江蘇省內商業航天“產、學、研、用”合作生態,聯合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及眾多科研院所、民營企業,共同推動航天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攻關,設立省級商業航天技術研發及產業發展中心。周江濤建議,相關主管部門要加強政策支持,制定明確、穩定且具有前瞻性的政策,鼓勵省內企業參與商業航天產業發展;提供商業航天專項稅收優惠、財政補貼,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和風險;建立健全省內商業航天相關法規制度,規范市場秩序。
熱詞6: 低空經濟
【釋義】
低空經濟是一種新型的綜合性經濟形態。它以低空飛行活動為核心,以有人或無人駕駛飛行、低空智聯網等技術組成的新質生產力與空域、市場等要素相互作用,帶動低空基礎設施、低空飛行器制造、低空運營服務和低空飛行保障等發展。
【推進】
去年9月省政府辦公廳出臺相關實施意見,確定推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加快低空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低空產業創新能力等6個方面的22項重點任務,以及2027年江蘇低空經濟規模全國領先的目標。
致力于載人eVTOL整機研制的億維特(南京)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去年3月完成主力產品2噸級復合翼構型ET9原型機首飛。全球最大的無人貨運飛機——白鯨航線(常州)科技有限公司首架W5000無人貨運飛機去年下線,并在珠海航展發布。該機型目前正在調試,以迎接下半年的首飛測試。
不同辦公地點之間,文件怎么送?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答案是,用無人機。依托該集團自研的騰云低空飛行監管服務平臺,無人機完成固定航線的文件運輸等任務,積累低空飛行和服務經驗。該平臺負責人胡彥卿介紹,平臺集成5G-A、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可支撐多種類型的無人機飛行管理和數據管理,計劃結合人工智能大模型,增加空域動態管理、跨區縣飛行管理等功能。
蔡姝雯 徐冠英 張宣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