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已經成為了國人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絕大部分中國人都在使用的“支付寶”將在2018年全面登陸日本。
但隨后即有聲音指出,二維碼功能是日本人發明的,日方擬重申二維碼的專利收益權,欲向中國人每人收取1分錢。在巨大的市場使用量基礎上,這將意味著不可估量的專利使用費。
二維碼的前身是條形碼,起源于1949年。當二維碼剛剛推出的時候,并沒有得到日本的重視。雖然二維碼的發明者當時申請了專利,卻沒有找到二維碼里面蘊藏的商機,所以就主動放棄了使用權。
中國意銳新創公司的創始人王越在日本接觸到了二維碼之后發現了商機,于2002年創辦了意銳公司,并聯合一批北大、清華、哈工大畢業的優秀工程師,共同研發世界上第一款手機二維碼引擎;2003年就獲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二維碼快速識讀引擎”,并申報了條碼識讀方法和裝置的國家專利;2005年又參與了中國二維碼標準的建立,現已成為ISO的國際標準。
早在2011年,凌空網創始人徐蔚就已經申請“二維碼掃一掃”專利,并先后拿下了中國、美國、日本和歐盟等區域的二維碼掃碼技術專利權。也就是說,中國人在商品二維碼業務上不存在任何侵權行為。
此外,包括QR二維碼專利在內,2014年,日本已有大約2萬多個和二維碼相關的專利。在日本特許廳(專利局)相當嚴格的審查下,依然沒有找到一個對比文件:即與徐蔚先生的專利相近似的專利。這充分說明徐蔚先生的“二維碼掃一掃專利”與現有的日本QR碼等二維碼專利是不同維度的兩件事情。這也是“掃一掃”可以成為中國新四大發明的基礎之一的重要原因,更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共享經濟”的具體呈現。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