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著《水滸傳》不僅故事生動迷人,書中使用的許多地名也因梁山好漢的經歷而揚名后世。諸如大名府、景陽崗、野豬林、祝家莊、二龍山、潯陽樓、黃天蕩、滄州、孟州,個個都是響亮至今。
在水滸書中,作者施耐庵老先生或者寫事件,或者交代人物出身,提到了諸多北宋時期州府的名稱,如:鄆州、江州、滄州、薊州、登州、孟州、濟州、渭州、幽州、青州、廬州、光州、黃州、襄州、沂州、濠州、瓊州、定州、開州、潭州、寇州、凌州、濮州、高唐州、東潞州、延安府、建康府、平江府、華州府、京兆府、東昌府、開封府、彰德府等等。
歷史發展,時代變遷,滄海桑田。北宋這些地名,有的沿用至今名稱地點都沒變;有的幾經演變成了新的地方;有的淹沒于歷史長河里已不復存在;還有的在宋代本來就沒有,是小說作者虛構的地名,讓讀者云里霧里不是所以。
本篇借助水滸人物和史料介紹,對《水滸》書里的部分州、府作以古今對比簡介,與大家分享。
滄州:《水滸》書中頗有名氣的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遭陷害被刺配的地方。林沖在滄州草料場服勞役,演繹了“風雪山神廟”、怒殺來謀害他的陸謙、富安和牢城管營三名惡人的壯舉,之后冒著風雪連夜投奔梁山泊。也正是這次事件,使得林沖對官場僅存的美好愿景化為泡影,走投無路,“逼上梁山”。北宋時滄州屬河北東路,領清池、無棣、鹽山、樂陵、南皮五縣。州治在今河北滄州市。
鄆州:鄆州與水滸梁山首領宋江的家鄉鄆城縣不是一個地方,北宋時期,鄆城屬濟州濟陰郡。而鄆州在宋宣和元年改東平府,屬京東西路,領須城、陽谷、中都、東阿、壽張、平陰六縣,鄆州府治在今泰安市東平縣。水滸中的樸天雕李應、一丈青扈三娘屬于此地人。
濟州:水滸書中較早出場的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橫都是濟州鄆城縣的軍頭。還有阮氏三兄弟、圣手書生蕭讓、玉臂將金大堅、宋江和他的弟弟鐵扇子宋清都是濟州人。北宋時濟州屬京東西路,領巨野、任城、金鄉、鄆城四縣,州治在今山東荷澤市巨野縣。
開州:梁山泊猛將霹靂火秦明,是開州人。北宋時屬夔州路,領開江、清水二縣,州治在今重慶萬州區開縣。
江州:江州是書中宋江殺了閻婆惜被刺配的地方,他在潯陽樓酒后題的反詩中有“哪堪配在江州”句。書中的黑旋風李逵、神行太保戴宗以及張橫、張順兄弟皆出于此地。梁山好漢在江州劫法場一章,寫得十分精彩。北宋時江州屬江南東路,領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澤五縣,州治在今江西九江市。
孟州:水滸書中的明星級好漢武松,在替兄報仇殺了潘金蓮、西門慶之后獲罪被發配于孟州。他在此地結識了金眼彪施恩,由此引出了“醉打蔣門神”“大鬧飛云浦”等精彩故事。此外,還有母夜叉孫二娘和她丈夫菜園子張青是孟州十字坡人。北宋時,孟州屬京西北路,領河陽、溫、濟源、汜水、河陰、王屋六縣。今河南焦作市即屬孟州。
蒲州:蒲州為北周所置,北宋時稱河中府,屬陜西永興軍路,領河東、臨晉、虞鄉、猗氏、萬泉、龍門、榮河、永樂八縣。府治在今運城市永濟。水滸好漢白花蛇楊春是蒲州人。
青州:水滸書中逐一交代,好漢毛頭星孔亮、獨火星孔明兄弟是青州白虎山孔家莊人;險道神郁保四是青州地面強人;小霸王周通是青州桃花山強人,名將小李廣花榮是青州清風寨知寨;鎮三山黃信是青州兵馬都監。青州北宋時屬京東東路,領益都、壽光、臨朐、博興、千乘、臨淄六縣。州治在今山東濰坊市青州。
薊州:書中交代,薊州是梁山“超人”入云龍公孫勝的祖籍所在地。北宋時,薊州屬河北路,領漁陽、三河、玉田三縣,州治在今天津薊縣。
光州:在梁山好漢中名氣不大的九尾龜陶宗旺是光州人氏。他乃田戶出身,原為黃門山四寨主,后因欽慕及時雨宋江,跑到梁山入伙。梁山大聚義時,排第七十五位,負責監修山寨城垣。征方臘時戰死于潤州,追封義節郎。光州北宋屬淮南西路,領定城、固始、光山、仙居四縣。州治在今河南信陽市潢川縣。
凌州:北宋時期沒有凌州,書中有“直到凌州高唐界內”(七十三回)的提法,研究者猜測是把博州誤寫為凌州。如果是博州,則為今山東聊城市。
渭州:北宋時屬秦鳳路,領平涼、潘原、安化、崇信、華亭五縣。州治在今甘肅平涼市。
幽州:北宋時屬河北路,領薊、幽都、廣平、潞、武清、永清、安次、良鄉、昌平九縣,州治在今北京大興區。書中專長獸醫的的紫髯伯皇甫端是幽州人,他也是《水滸傳》全書中最后出場的一名梁山好漢。他上山之后,梁山便開始進行大聚義。排名次時,皇甫端為第57位,職務為“掌管專攻醫獸一應馬匹”。梁山受招安后,皇甫端跟隨梁山征遼、征田虎王慶。但在梁山征方臘前被宋徽宗留在東京,沒有參加。
建康府:出于此地的梁山好漢有拼命三郎石秀、活閃婆王定六、神醫安道全、鐵笛仙馬麟等。北宋時稱江寧府建康軍,屬江南東路,領上元、江寧、句容、溧水、溧陽五縣,府治在今南京市。
東昌府:北宋無東昌府,為明朝所置,位置相當于北宋時的博州。博州領聊城、高唐、堂邑、博平四縣,州治在今山東聊城市。聊城市現有東昌府區。
大名府:水泊梁山的第二號頭領玉麒麟盧俊義,即是河北大名府富商、大財主、員外。他被梁山軍師吳用等人使計賺上梁山,成為山寨第二把交椅的坐主。水滸書中,還有吳用智取大名府的章節。北宋時,以大名府為北京,領元城、莘、成安、魏、館陶、臨清、宗城、夏津、清平、冠氏、內黃十一縣,府治在今河北邯鄲市大名縣。
中山府:北宋時屬河北西路,領安喜、無極、曲陽、唐、望都、新樂、北平七縣。府治在今河北保定市定州。
開封府:北宋的開封府因包公的故事而大名遠播。當時朝廷以開封府為東京,領開封、祥符、尉氏、陳留、雍丘、封丘、中牟、陽武、酸棗、長垣、東明、扶溝、鄢陵、咸平十四縣。府治在今河南開封市。
京兆府:北宋時屬陜西永興軍路,領長安、萬年、藍田、咸陽、醴泉、涇陽、櫟陽、高陵、興平、武功、終南、奉天、臨潼等十五縣。府治在今西安市。水滸書中交代,好漢裴宣是京兆府人氏,他出身吏員,曾任該府六案孔目,因剛正不阿,人稱鐵面孔目。他不但刀筆精通,而且善使雙劍,智勇足備。宋江三打祝家莊之后,裴宣假扮鄆州孔目,配合蕭讓、金大堅等人,將李家莊的李應、杜興賺上梁山。在之后梁山兵馬攻打青州、大名府、東平府、東昌府的戰役中,裴宣都負責分派頭領,點撥軍兵。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