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員會第十六次全體(擴大)會議日前召開后,常州作為太湖上游地區,迅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全面推進新一輪太湖治理。今年全市將投資超70億元,計劃實施168個“治太”項目,涉及洮滆“兩湖”重點治理、城鄉污水收集處理提升、工業污染防治提升、農業面源整治、水生態保護修復、支流支浜整治提升、水資源科學調配、環太湖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等八大類工程。
經過多年努力,常州的太湖治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竺山湖藍藻水華發生次數、面積、密度均處于5年來最低水平,高質量實現“兩保兩提”目標。不過,城鄉污水收集處理仍是太湖治理的短板。為持續推動水環境質量改善,今年常州將出臺《關于全面加強城鄉污水收集處理工作的實施意見》,以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行、統一監管“四統一”機制破解“九龍治水”難題。年內將新增生活污水處理能力40萬噸/日,推進37個城鄉污水管網工程,新改建生活污水管網85公里,推進市政污水收集管網向鄉鎮和農村地區延伸,新增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157個,推進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分類收集、分質處理,新增工業污水處理能力5萬噸/日,新建工業污水管網100公里。
長蕩湖、滆湖是太湖上游重要的“前置庫”和“凈化池”。常州通過印發《“兩湖”創新區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制定全國首部全行政區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常州市水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專門設定洮滆“兩湖”濱湖生態空間管控條款,以更大力度保護滆湖、長蕩湖。今年,全市將繼續加大洮滆“兩湖”治理,重構水生態系統,有效提升生物多樣性;年內長蕩湖將退田還湖1099畝,完成3.6萬畝水草維護及補種,推進2.4萬畝養殖池塘清退,完成溧陽長蕩湖國家濕地公園生態改造工程;滆湖將退田還湖2.38平方公里,增殖放養凈水鰱鳙250萬尾以上,生態清淤150萬方,有效清除湖體內源污染。
此外,太湖流域農業面源整治也不可忽視。為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常州出臺了《關于開展統籌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片區整治更新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試點工作的意見》。年內將完成2.7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及農田排灌系統生態化改造,大力推進秸稈離田利用,完成5.1萬畝池塘標準化改造,扎實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推動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朱雅萍 孫南)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