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糧食供應有保障。”王遼衛表示,國內企業對于美國加征關稅在心理上已有預判,經營上已有充足準備。國內糧食產量持續增長,2024年首次突破7億噸,庫存處于歷史較高水平,糧食供應保障能力強。因此在消息公布后,國內糧價基本平穩。從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看,加稅對國內市場供給影響較小,且加稅后進口糧成本會增加,有利于減少低價進口糧對國內市場的沖擊,擴大國產糧食消費,帶動國產玉米、大豆等價格回升。
從大豆來看,王遼衛表示,向美國大豆加征關稅,對中國大豆供應影響較小。
2024年,中國進口大豆1.05億噸,自美國進口2214萬噸,占比21.1%,比2018年下降13.3個百分點,自巴西進口7465萬噸,占比71.1%。進口來源以巴西大豆為主,對美國大豆加征關稅對中國影響較小。
從國際供應看,市場預計2025年全球大豆產量超過4億噸。其中巴西大豆產量將達1.69億噸,出口1.06億噸。新季巴西大豆已經陸續上市,3月至10月是集中出口期,有能力滿足中國市場需求。
從國內需求看,2018年以來中國積極推動玉米豆粕減量替代工作,豆粕消費增速放緩。過去幾年中國大豆進口量維持在1億噸左右。以此測算,僅進口巴西大豆就能滿足國內需求,加上阿根廷、烏拉圭等南美國家,供應更有保障。而且中國大豆產量連續三年維持在2000萬噸以上,儲備能力穩步增強,足以應對不進口美國大豆的沖擊。
從價格看,3月5日,4月船期美國大豆進口完稅成本每噸4076元(人民幣,下同),比巴西大豆成本(每噸3545元)高出531元,價格缺乏競爭優勢。當前國內企業采購已轉向巴西大豆。
其他糧食品種方面,王遼衛表示,2024年中國進口玉米1364萬噸,自美國進口207萬噸,占比15.2%,進口高粱866萬噸,自美國進口568萬噸,占比65.7%,進口小麥1118萬噸,主要是調劑品種結構,口糧能實現完全自給,其中自美國進口190萬噸,占比17.0%。
“從2025年市場形勢看,減少美國谷物進口,對中國影響不大。”王遼衛表示,2023年開始,巴西已取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玉米進口來源國,減少美國玉米和高粱進口完全可以從巴西等國補充。
從國內需求看,2024年國內玉米和小麥產量再獲豐收,市場供應充足,對進口玉米、高粱和小麥的需求量明顯減少,預計2025年玉米和高粱進口需求量下降50%左右。從后期走勢看,減少美國玉米、高粱和小麥進口,可以增加國產玉米和小麥消費,提振國內市場信心,有利于國內玉米和小麥價格回升,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