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近年來,海南為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圍繞“往岸上走、往深海走”的戰略方向,實現了從傳統捕撈向多元化產業融合的跨越式發展,在實現產業轉型升級中煥發澎湃的活力。
“老板,這條石斑魚新鮮嗎?”“今天剛上岸的活貨,清蒸很鮮嘞!”3月23日,臨近飯點,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港尾海鮮平價市場熱鬧非凡,馬鮫魚、石斑魚、皮皮蝦等各類海鮮擺在岸邊,批發商、加工廠、餐飲店和前來購買海鮮的市民游客絡繹不絕。
近年來,海南為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圍繞“往岸上走、往深海走”的戰略方向,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實現了從傳統捕撈向多元化產業融合的跨越式發展,在實現產業轉型升級中煥發澎湃的活力。
續寫“討海”新故事
清晨的潭門中心漁港,海風裹挾著咸腥氣息撲面而來。早在宋代,潭門港便成為當地漁船避風補給的重要港口,如今已成為海南東部最大的漁業樞紐。
“我們這里的漁民主要去西沙和南沙捕魚。”船老大指著駕駛艙的中控大屏笑著說,他的船是潭門4艘500噸級“鋼鐵巨獸”之一,配備北斗衛星導航,實時天氣、水情、魚情數據直達駕駛艙,能直抵遠海作業一個月以上。
自2013年起,潭門漁民紛紛開始將木質帆船,改造升級至鋼制漁船。如今,潭門漁港注冊在籍的漁船有456艘,其中大中型漁船89艘,500噸左右的鋼質漁船4艘、400噸左右的鋼質漁船23艘,2024年海洋捕撈總產量達39803噸。
“鋼板代替木頭,北斗代替羅盤,現在出海再也不用‘搏命’了。”譚門鎮有著30年闖海經驗的老船長王書保介紹說,過去遇臺風、洋流等突發情況只能聽天由命,現在船上能上網和打電話,遇到險情可以隨時聯絡求助。
這種蛻變,源自海南以科技推動傳統漁業“往岸上走、往深海走”的戰略布局。
在樂東黎族自治縣龍棲灣普盛海洋牧場的3座深遠海智能養殖旅游平臺里,魚在循環水系統中悠然游動,其中“龍棲灣公主號”養殖水體達6萬立方米,集成智能化環境監測和精準投喂系統,實現高價值品種的規模化養殖;海墾集團等龍頭企業通過重力式網箱和智能平臺實現集約化生產,單次捕獲量可達30萬斤,農產品出島量同比增長64.7%。
“生態養殖不僅利潤高,還能保護近海資源。”漁民王大哥從捕撈轉行養殖后,創辦了水產養殖場,結合網絡銷售產品,形成“線上+線下”聯動模式,拓寬收入渠道,實現“洗腳上岸”的轉型。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海南現存“漁業”相關企業1萬余家。據統計,2024年海南新增深水網箱養殖水體89萬立方米,總規模達859萬立方米,深遠海養殖水體較2023年增長近2倍,養捕比例也從2022年的39:61優化至44:56,成功書寫用科技“討海”的新故事。
政策破冰解困局
盡管擁有資源和地域優勢,海南漁業仍面臨深層挑戰。“造一艘鋼船要幾百萬元,油料費、維護費、人工費逐年上漲,再加上由于長期捕撈,鎮上年輕人成為漁民的意愿越來越低,出海是比較辛苦的。”潭門鎮漁民協會會長丁之樂告訴記者,現在一個擁有400人的自然村甚至沒有一個30歲左右的漁民。
岸上,被商家收購走的海鮮則又面臨深加工比例低、過于依賴初級產品銷售及加工與品牌建設薄弱等問題,導致漁獲附加值相對較低。
面對挑戰,海南打出政策“組合拳”:對投資建設的大型養殖裝備(包圍水體3萬立方米以上),省級財政按實際造價的20%給予最高1000萬元補助;大型養殖工船(載重3萬噸以上)按實際造價的30%給予最高1.5億元補助;簡化用海審批流程,市縣審批時限由原39個工作日壓縮至19個工作日,省級審批時限縮短至25個工作日。
在水產品加工與品牌建設方面,對新建超低溫冷庫(庫容2500立方米以上)按投資額的30%給予最高2000萬元補助,鼓勵企業向深加工延伸,開發冷凍食品等高附加值產品,減少原料依賴和價格波動風險。同時,創建“海南鯛”“海南鮮品”等區域公用品牌,重點推廣“三魚一蝦一螺”及東星斑等特色品種,并建設大型水產品交易中心,利用自貿港政策優勢,對進出口鮮活水產品實施“綠色通道”和快速通關,降低貿易成本。
“省里支持我們在近海投放了不少人工魚礁,為魚類提供繁殖、避敵和棲息空間,預計可提高周邊海域漁獲量。”潭門鎮政府農服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該項目通過科技賦能與生態修復結合,不僅改善了局部海域環境,還為漁業經濟轉型提供了支撐。
海鮮“游向”高附加值
“潭門海鮮既好看又好吃,在海南海鮮中屬于尖貨,價格也一直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準。”海南潭門漁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海航指著廚房里正在加工的海鮮說道。
好的口碑從何而來?年近70歲的老漁民王書保介紹,潭門漁民千余年來一直堅持“人工潛捕”的傳統,敢于前往南沙、西沙、黃巖島等海域進行遠洋作業,豐富的經驗讓他們能夠捕撈到紅魚、花嘴青衣、彩眉等味美鮮嫩、營養價值高的高端魚種。
發現商機的王海航開始不滿足于簡單的水產品加工,決定利用潭門漁獲品質優的特色走高附加值之路。2022年,他注冊了海南潭門漁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并在潭門鎮九吉坡工業園區建了廠房。
去鱗、破肚、清洗、分切……記者在廠房內的預制菜生產車間看到,工人們正在仔細處理剛剛捕撈上岸的石斑魚。一系列操作后,魚被切成片裝入真空袋速凍,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
2024年,王海航還根據魚種的特色研發出了魚湯、魚煲等“直烹”海鮮菜品,不同于傳統菜,“直烹”菜品將處理好的海鮮打包、配好配料后打入液氮,最大程度保留原味,消費者只需掃描包裝袋上的二維碼即可了解處理步驟,3分鐘就能做出“大廚味道”。
“我們已經打通從‘大海到餐桌’的全過程產業鏈,去年收入超2000萬元,毛利率在40%左右。”王海航笑著說。
以傳統捕撈技藝為根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引擎,王海航的實踐為海南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鮮活樣本。
“漁業+工業”融合,海南在全省范圍實行漁船低溫速凍改造計劃。在保障海產品質的同時,通過預制菜、即烹食品等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打造“海南鮮品”地理標識,構建“捕撈—加工—品牌—消費”全產業鏈閉環,讓更多“來自深藍的饋贈”以更鮮活的姿態躍上全國餐桌。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
- 海南:科技“討海”讓海鮮更鮮活2025-03-25
- 云南小粒咖啡闖出世界“咖位”2025-03-25
- 云南小粒咖啡闖出世界“咖位”2025-03-25
- 有的放矢發展林下經濟2025-03-25
- 80多位外企高管齊聚北京:合作創新、共創未2025-03-25
- 基金回調的含義是什么?基金回調一般多長時2025-03-25
- 第112屆全國糖酒會將啟 “首發經濟”升溫2025-03-25
- (經濟觀察)跨國企業高管看到了哪些中國新2025-03-25
- (經濟觀察)跨國企業高管看到了哪些中國新2025-03-25
- 基金評級的結果如何應用?基金評級星越多越2025-03-25
- 第112屆全國糖酒會將啟 “首發經濟”升溫2025-03-25
- 股價跳空的原因是什么?股票什么叫超買現象2025-03-25
- 基金評級的依據是什么?基金評級是什么意思2025-03-25
- 中國首口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井開2025-03-25
- 《生生之道:中華文明宇宙觀》新書發布2025-03-25
- (經濟觀察)多位中國財經高官釋放積極信號2025-03-25
- 中國央行調整MLF操作方式 不再有統一中標2025-03-25
- 2025綠春縣瑪玉茶開采節啟幕 茶旅融合助力2025-03-25
- 11萬元明星卡盲盒未申報被海關暫扣 哪些物2025-03-25
- 11萬元明星卡盲盒未申報被海關暫扣 哪些物2025-03-25
- 整車裝箱加速出海 2787輛新能源汽車將從浙2025-03-25
- 11萬元明星卡盲盒未申報被海關暫扣 哪些物2025-03-25
- “托縣燉魚爭霸賽”黃河岸邊開賽2025-03-25
- 江西推動重點產業深度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2025-03-25
- 新疆吉木乃縣18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復工 總投2025-03-25
- 湖北恩施:以茶興業 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2025-03-25
- 江西推動重點產業深度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2025-03-25
- 第三十三屆世界水日 西藏舉辦水法宣傳活動2025-03-25
- 廈金大橋工程新進展:巨型啞鈴型承臺施工獲2025-03-25
- 地板起鼓是什么原因?地板鼓包能壓回去嗎?202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