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AI技術已在門診導診、臨床輔助診斷、疾病管理等環節廣泛應用。隨著AI向更深入、復雜的醫療核心領域延伸,AI賦能醫療的邊界在哪里?面對AI帶來的挑戰和機遇,醫生如何與AI共事?
在與會專家看來,AI與醫療健康的深度融合是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中國工程院院士董家鴻表示,從帕拉塞爾蘇斯的煉金術到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的DNA雙螺旋結構,人類對生命奧秘的探索始終伴隨著工具革命。而今,生成式AI正以“數字煉金術”的姿態叩響醫學圣殿之門。
“語言的界限,就是我的世界界限”,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鈸引用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的這句名言,并表示,機器對人類語言的理解與掌握,有望開啟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世界。
“我們進入了生成式AI應用的嶄新時代。”張鈸說,要以歡迎的姿態適應這一新事物,相信它將為人類醫療健康事業提供更強大的助力。
當前,AI賦能醫療已彰顯出諸多優勢。清華大學醫學院創始主任黃天蔭指出,AI醫療不僅在應對老齡化和慢性病管理方面具有積極作用,還有助于提高醫療效率、改善患者體驗、降低醫療成本,改善優質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等情況。
此間舉辦的醫學AI創新與發展論壇發布了《骨科關節手術機器人產業發展白皮書》。專家指出,關節置換術是終末期骨關節病的主要治療方式,但傳統關節置換術的臨床療效已到達瓶頸期和平臺期,骨科關節手術機器人的誕生,意味著外科手術從傳統“手工”操作向精準化、微創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機器人輔助技術在關節外科手術中的應用已成必然趨勢。
“在我們醫院,最難的骨科手術可能年輕人做得最好,因為他們更擅長操作機器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唐佩福分享骨折復位智能手術機器人研發案例時說,過去耗時六七個小時的手術,現在只需一個半小時。
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執行院長王廣志指出,從智能影像診斷到手術機器人的精準操作,從大數據驅動的臨床決策到全流程智慧診療體系,醫學專家的創新成果已經從實驗室走向手術臺,從技術探索走向普惠實踐。
然而,AI落地醫療領域依然存在難點,醫療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AI診斷可靠性、倫理邊界界定等問題亟待突破。
針對大語言模型的醫學應用,張鈸建議加強監管與倫理指導,制定嚴格的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政策,設立醫療AI倫理委員會。同時,提高模型透明度,發展可解釋AI技術,使大語言模型在醫療決策時能夠提供推理過程。例如在腫瘤診斷中,AI需指出影像特征依據,而不是只給結論。
他還指出,要設定合理的使用范圍。大語言模型適用于醫學教育、輔助決策和信息檢索,但不應直接用于關鍵診斷或治療決策,最終決策仍需由專業醫生作出。
董家鴻表示,既要擁抱創新,打破邊界,還要堅守醫者仁心,牢守數智為民、技術向善的理念。要借助數字化、智能化技術釋放醫療衛生潛力,培養數字健康發展人才,同時也要牢固樹立隱私底線,以包容審慎的監管機制,平衡好創新與風險的關系。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
- 專家談AI“智”療邊界:擁抱創新 數智為民2025-03-30
- “AI100青年先鋒”發布,北京占比超半數2025-03-30
- 2024年湖南航空航天及北斗產業總值達1212.52025-03-30
- 2024年湖南航空航天及北斗產業總值達1212.52025-03-30
- 2025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湖南)在長2025-03-30
- “AI100青年先鋒”發布,北京占比超半數2025-03-30
- “AI100青年先鋒”發布,北京占比超半數2025-03-30
- 中關村論壇聚焦AI:如何破解“雙刃劍”?2025-03-30
- 中關村論壇聚焦AI:如何破解“雙刃劍”?2025-03-30
- 北京經開區推出工業科技游 打造科技館之城IP2025-03-30
- 全球首個通用智能人“通通”2.0升級亮相中2025-03-30
- 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發展對接會在京舉辦 572025-03-30
- 探訪中關村硬科技嘉年華:跟具身機器人一起2025-03-30
- 2025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AI精品展開啟2025-03-30
- 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發展對接會在京舉辦 572025-03-30
- 2025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AI精品展開啟2025-03-30
- 2025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AI精品展開啟2025-03-30
- 中關村科技成果轉化50人論壇在京舉辦 加強2025-03-30
- 見證寧波舟山港“硬核”科技:坐辦公室就能2025-03-30
- 廣西為鄉村振興注入“甜”力量2025-03-30
- 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效發明專利量達134.92025-03-30
- “人機共創·2025AI賦能正能量創作大會”在2025-03-30
- 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效發明專利量達134.92025-03-30
- 月薪可達2萬元 新能源汽車維修人才缺口催2025-03-30
- 從“短期輸血”到“長效造血” 影院的生存2025-03-30
- 月薪可達2萬元 新能源汽車維修人才缺口催2025-03-30
- 財經聚焦|銀發旅游專列激發“春日經濟”新2025-03-30
- “火熱”數據見證良好開局!多維度利好支撐2025-03-30
- “火熱”數據見證良好開局!多維度利好支撐2025-03-30
- “農商文旅體”釋放多“彩”活力 多樣消費202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