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新能源政策的影響下,新能源汽車迎來了井噴式的發展,不僅帶動了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而且還帶動了新能源基礎設施的發展。近日,根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公布了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充電基礎設施增量已達到130.1萬臺,其中公共充電樁和隨車配建私人充電樁的增量都在持續上升中,同比上漲228.4%和511.3%。
截至到今年6月份,全國充電基礎設施數量已累計達到391.8萬臺,相比去年6月份已增長了101.2%。雖然遠不及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但好在增長迅速,預計在之后的幾年里,充電基礎設施將全面普及到全國各地。
目前消費者對于購買新能源汽車最大的顧慮在于里程焦慮。市面上主流的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普遍在500公里左右,雖然滿足上下班、買菜等場景的日常通勤,但是像需要出去遠門或者是節假日自家游玩的情況下,新能源車主們就會因為充電而焦慮,尤其是在冬季時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縮水,這種“里程焦慮”會更加嚴重。
“里程焦慮”不僅是消費者的痛點,也是目前車企和行業的痛點,若總是為充電而焦慮,即便這款車有多智能、動力性能有多出色,這款車的銷量依舊不會太高。那么,怎樣才能緩解消費者的里程焦慮呢?
從車企的角度上看,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提高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如果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普遍在700公里左右,相信能夠有效緩解消費者的里程焦慮;另一方面是研發新型的快充技術,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速度越快,消費者的續航焦慮就越低,如果說以后的快充技術能夠做到10分鐘內充滿,相信很大程度上緩解消費者的續航焦慮。
從國家的角度上看,需要加快充電基礎設施的全面普及,因為這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環節,如果缺少這一環節的支持和保障,那么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很有可能停滯不前。
關鍵詞: 上半年國內充電基礎設施 國內充電基礎設施 充電基礎設施 充電設施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