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塑”是海南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標志性工程和自貿港建設的先導性項目之一。2020年12月1日,海南成為全國首個通過地方立法推行禁塑的省份。
2024年12月1日,海南禁塑新規的實施,對生產、運輸、銷售、儲存、使用等各個環節違規行為作出了更加嚴格的處罰規定,持續推進各重點行業場所禁塑,進一步提高可降解替代品市場占有率。符合海南禁塑標準的全生物降解替代品,在各大餐館、市場等生活場景中的應用迎來了新的井噴。
在廣西崇左市一家科技環保企業的生產基地,機器“吃進”蔗渣漿,經過自動注漿、熱壓成型、切邊等工序,源源不斷“吐出”各種款式和規格的一次性可降解餐具。
在海南省五指山市三月三大道旁一家連鎖餐飲店出餐口,一份份熱氣騰騰的飯菜被裝進外賣餐具內,等待著外賣小哥送達點餐人手中,這家餐館使用的是由甘蔗渣制成的可降解環保餐具。
眼下,正值甘蔗榨糖季,在千里之外的崇左市,當地蔗農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收獲季。也許,此時正在吃著快餐外賣的海南居民并不知道,他們手中的一次性可降解餐具,有很大一部分來自這一望無際的甘蔗地。
據了解,甘蔗被送進糖廠榨糖后,產生的制糖垃圾甘蔗渣,在經過處理后制成蔗渣漿。這些蔗渣漿在進入當地的環保餐具生產基地后,通過自動注漿、熱壓成型、切邊等一道道工序,“化身”為一份份可降解環保餐具,流向千家萬戶。
在全球限塑、禁塑以及持續推進“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用蔗渣漿制造的可降解餐具相比于塑料制品以及PLA(聚乳酸)、木質紙漿等可降解餐具,具有一定優勢。就降解性而言,蔗渣漿制造的餐具在地下60至120天可完全降解,而普通塑料在土地中存在時間長達幾百年。
在減碳方面,每使用1噸蔗渣漿作原材料就可以減少約25棵造紙用樹的砍伐。創新性用榨糖廢棄物作為原料制造可降解餐具,保護了森林資源,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也提升了甘蔗產業附加值,還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白色污染。
海南是我國環保餐具的重要消費市場。2024年,海南禁塑新規的實施,推動了更多人認識、使用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后制成的生物可降解餐具。作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的禁塑之路走在了全國前列。海南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調控,有效促進了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研發和應用,助力全島綠色可持續發展,助力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深遠意義。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