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天津大學腦機交互與人機共融海河實驗室團隊接連接到好消息。
“團隊開發的片上腦機接口智能交互系統,有望推動混合智能、類腦計算等前沿科技領域發展。”
“聯合清華大學研發的新型無創演進型腦機接口系統,實現了生物智能與機器智能的互適應、互學習,為腦機融合智能的發展開辟了新方向。”
“團隊還通過情感腦機接口,對抑郁癥的檢測和干預治療實現了非常好的臨床效果;通過重癥腦機接口,實現了腦積水快速診斷和無創顱內壓精準監測。”
……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副校長明東表示,我國近年來在新型腦機接口研發領域取得的重要突破,是“人機智能時代”到來的重要信號。
實驗員正在給天津大學學生授課。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由明東帶領的這支團隊,是國內從事腦機接口領域研究的團隊之一,成員匯聚了各類國家級人才,平均年齡僅有37歲。
“近20年來,我們一直在從事智能人機交互、新一代無創腦機接口等領域的研究和人才培養。”明東說,目前團隊已經構建了集核心器件、關鍵技術、系統應用于一體的全鏈條自主知識產權體系,突破我國在智能人機交互領域“卡脖子”瓶頸,成果已經應用于載人航天、特種作業、醫學教育、臨床康復等重要領域。
實驗員在天津大學實驗室內給學生授課。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走進位于天津大學的實驗室,科研人員正頭戴腦電極帽,目光匯聚于電腦屏幕上,并不需要雙手的操作,就能夠用“意念”控制無人機穩定地飛行。過去科幻電影中的場景,正在這里成為現實。
明東表示,當下,腦機接口發展擁有前所未有的機遇和良好的政策環境,國家將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強調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出臺一系列支持政策。
談及腦機接口技術的未來,明東語氣里充滿信心。他說,我國腦機接口市場正在孕育發展中,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近年來,研究者致力于建立腦機自然交互模型,逐步實現意圖的自由表達。同時,腦機接口的應用場景逐漸拓展到醫療、航天、工業、生活等多個領域,未來可能會惠及萬千家庭。
“未來,通過進一步加強腦機接口底層技術創新,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圍繞重大工程應用轉化需求,將驅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腦機接口技術將有望在醫療健康、學習教育、生產生活等領域實現突破,讓人類探索更廣闊的認知與能力邊界。”明東說。
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一個個“科技熱詞”引發會場內外熱議。明東表示自己深受鼓舞,也深感責任重大。“腦機接口作為變革性人機交互技術,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之一。希望我國進一步加快布局腦機接口這一國家戰略急需專業設置,構建人才長周期貫通培養體系,為腦機接口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