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舉行的第40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系列活動之一——“藝起聽花開的聲音”青少年展演專場,聯動了小熒星藝術團和上海青少年活動中心手拉手藝術團這兩大滬上知名少兒藝術團體,全部由孩子組成的展演陣容通過民舞、街舞、新民樂、小交響樂團等多種跨界形式的節目,為在場觀眾展示了生動的時令文化。
整臺展演以春季的6個節氣為串聯,融合中國傳統國色元素。整個展演過程中,能看到民樂融合合唱的創新舞臺形式,也能聽到交響樂演繹國風曲目的創新表達。而此次上海青少年活動中心手拉手藝術團的加入,也讓小演員的年齡跨度進一步拉開,展現出各個年齡層對于傳統文化的不同解讀,讓二十四節氣從古籍注腳轉變為可閱讀、可觀賞、可傳播的藝術作品。讓青少年兒童從傳統文化的“學習者”,蛻變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引導青少年從“學藝”向“承魂”升華,以“α世代”的創新表達為“中國故事”尋找新的傳播契機。
29日,第八屆國際少兒舞蹈藝術盛薈頒獎盛典暨第40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青少年專場29日在上海藝海劇院落幕。(上海廣播電視臺小熒星集團供圖)
此外,第八屆國際少兒舞蹈藝術盛薈也在當天落下帷幕。此次活動還吸引了眾多學校組隊參與。上海普陀童的夢幼兒園的舞蹈老師孫瑾提到:“我們幼兒園專門集中了一些好動的小朋友組成了舞蹈隊,利用課間時間編排了完整的節目。這次受邀參賽,讓他們的成長被更多人看見”。此次舞蹈盛薈報名人數超過20000人。
而除了常規的民舞、芭蕾、街舞等組別,此次大賽還首次增加了國標團體組,小選手以“齊舞”形式展現了國標的多個舞種,一方面推動了賽事覆蓋面的增加,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參賽的門檻。
作為此次舞蹈盛薈決賽評委之一的上海體育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兼上海市體育舞蹈協會副會長韓春英表示:“國標舞的國際化屬性與上海開放包容的城市氣質高度契合,未來或將成為少兒舞蹈教育的新方向。”
作為已成功舉辦七年的大型舞蹈賽事,本屆舞蹈藝術盛薈除了在賽制層面的突破,在配套活動上,也有了新的嘗試。本屆賽事特別開設了“WORKSHOP街舞大師課”,特邀上海舞蹈家協會理事張鼎承、《這!就是街舞》第三季全國百強選手KELVIN擔任導師。
小選手們可以在集訓中強化街舞的基礎,鍛煉了舞臺表現力,深化對音樂的舞蹈理解。參與課程的小選手表示:“KELVIN老師教我如何用肢體表達情感,原來舞蹈不僅是動作,更是內心的故事。我以后也要成為像他這樣厲害的舞者。”這一師資的引入,不但讓孩子在短時間內提升了舞蹈藝術技能,同時也為孩子打開了藝術眼界,引導孩子從“興趣培養”走向“專業深耕”。
傳播“α世代”少年聲量,實現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表達的雙向賦能,當天的活動不僅為孩子搭建了美育實踐的平臺,更是通過“從學到創”的實踐模式,讓孩子在藝術學習中提升文化自信。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