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深圳3月28日消息(記者白杰戈 鄭柱子)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最近正在上映的電影《過春天》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水貨組織利用每天往返深圳和香港之間的學生,非法攜帶手機等物品過關,以此牟利。本周,深圳海關公布了一起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在深圳的羅湖口岸出境通道,一名12歲的女生因為書包“太鼓”被攔下來檢查,海關在她的書包里發現142支孕婦血液樣本,原計劃交給香港的接頭者做內地禁止的胎兒性別鑒定。
事發在今年2月底,深圳羅湖口岸的出境通道,一名學生模樣的小女孩引起海關關員的注意,羅湖海關旅檢三科副科長陳啟鳴介紹:“羅湖口岸每天都會有很多走讀學童,一般他們背的書包只是放書本、文具、零食。那天那個小女孩比較奇怪,她的書包很鼓,感覺都快被撐開了,超過一般小孩書包的程度,而且她走得很快,目光沒有看其他的人,不像一般走讀學童的表情和姿勢。所以我們就把她叫過來,讓她把書包放進了X光機里進行檢查。X光機的成像顯示,書包里都是淡黃色的管狀物品。”
海關關員開包檢查,發現6個用膠帶纏繞的塑料袋包裹,每個包裹外面寫著“信”字,初步判斷包裹內是人體血樣試管。羅湖海關依據《出入境特殊物品衛生檢疫管理規定》對這批物品截留處理,經鑒定證實,是孕婦血液樣本,每支試管用透明膠袋簡單封裝,管身貼的標簽注明了被采集者姓名,并且隨附一張繁體字的“母血Y染色體基因檢測申請表格”,內容包含姓名、身份證/護照號、出生年月、胎芽長度、妊娠周數、血液采集日期、懷孕胎數等具體信息,每支試管容量10毫升,總共142支。這是羅湖海關近兩年來查獲單宗數量最多的違規攜帶血液制品出境案件。
陳啟鳴介紹,攜帶這批血液樣本的女孩只有12歲:“出乎我們的意料,這個小女孩的表現超出了這個年齡的淡定,并沒有感到害怕、慌張。她說是受人委托,帶這批物品出境過關之后,交給一個叔叔,可以拿到帶工費。他們這樣的帶工費一般是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
像這樣居住在深圳,每天過海關到香港上學的跨境學童,在2017年已經超過3萬人。有組織看中這些學童在兩地頻繁往返,身份不容易引起懷疑的特點,誘使他們中的一些人攜帶走私物品過關。
正在上映的電影《過春天》中,就有女學生幫水貨客從香港帶手機到深圳的情節。陳啟鳴介紹,水貨組織除了尋找特定人群,還會研究海關關員的工作規律,希望逃避檢查,而海關也會隨時調整策略來應對。“以前是有這種情況,但是我們發現之后會及時調整交接班的時間,采取重疊式或者加強某些時段的海關關員的配比。對重點的人員、系統提示的高風險人員,還有重點的時段,比如客流的高峰期或者交接班的時間、口岸開閘關閘的時間,這樣的重點時段也加強正面的監管。”陳啟鳴說。
羅湖海關表示,人體血液和血液制品等特殊物品可能帶有傳染病病原體,容易引發傳染病的跨境傳播。即便出于合法的醫療目的攜帶、郵寄人體血液和血液制品進出境,也需要提前辦理出入境特殊物品審批手續。非法攜帶者就算經過偽裝,也會被識破。
陳啟鳴說:“在這個通道上,我們的關員都非常有經驗,可能有的人在旁人看起來很正常,但是我們的關員能夠準確地知道:這個人可能身上有綁藏,可能攜帶了貨幣或者其他的高價值東西,還有比如藏在嬰兒車、輪椅、雨傘里,這些都是我們關員練就的火眼金睛能看出來的。”
陳啟鳴介紹,羅湖海關對涉事的這名女生批評教育,也通知她的監護人到場協助調查。海關還聯合學校等機構開展宣傳教育,避免學生參與類似的非法活動,影響身心健康發展。
因為中國內地不允許開展胎兒性別鑒定,近年來有中介組織將孕婦血液樣本帶到香港化驗,通過是否存在Y染色體,來分析胎兒性別。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2016年以來,浙江、福建等地都有類似的案例,部分孕婦拿到鑒定結果后選擇性引產。判決書顯示,每人次檢測費3500元-5000元不等,組織者都被判非法行醫罪,最高刑期一年兩個月,并處罰金,沒收非法所得和針頭、試管、手機等作案工具。
而這種性別鑒定的準確性也存在爭議,媒體報道的案例中,有沒懷孕的女記者被驗出懷了女胎,也有孕婦在檢測顯示為女胎后選擇引產,但發現胎兒是男性。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