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深圳國際仲裁院(以下簡稱“深國仲”),如同來到蓮花的世界。
大廳落地窗前,擺放著蓮花雕塑,雕塑下謄刻周敦頤的《愛蓮說》。前臺巖板上的花瓶里,插著蓮花干花,會議室墻上也掛著蓮花圖。1983年,這家粵港澳地區第一家仲裁機構,誕生于深圳蓮花山下。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蓮花象征著清正廉潔、潔身自好。“蓮花是我們的院花,寓意仲裁需要獨立、公正、廉潔。”身戴蓮花徽章的深圳國際仲裁院院長助理、國際合作與發展處處長黃郭勇說。
仲裁是國際通行的商事糾紛解決方式。“爭議雙方將爭議提交給非司法機關的第三者,由其居中作出裁決。相比訴訟,仲裁具備靈活、高效、專業、保密等優勢,當事人可以選定仲裁庭審理案件。”黃郭勇說。
據統計,截至2024年9月,中國共設立282家仲裁機構,仲裁員和機構工作人員達8萬余人,累計辦理案件500多萬起,涉案標的額8萬多億元(人民幣,下同)。
從創立之初,深國仲就在探索吸收更多境外仲裁員。1984年,深國仲在中國內地率先聘請境外仲裁員。
“根據《深圳國際仲裁院條例》規定,來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其他境外的仲裁員不少于三分之一。目前,我們共有569名境外仲裁員,覆蓋114個國家和地區。”深圳國際仲裁院研究處副處長王好介紹。
在深國仲官網可以直觀看到仲裁員名冊,介紹著他們的專長、居住地等。
“仲裁員來自世界各地,有利于為中外當事人提供中立、專業、高效的爭議解決服務。他們擁有多元背景,能夠更全面地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文化和商業習慣,減少溝通障礙。”黃郭勇說,這無疑可以增加境外當事人對仲裁的信任感。
“40多年來,深國仲始終沿著國際化的方向發展。”王好說,如今當事人遍及142個國家和地區。
近兩年,深國仲受理了一宗涉外仲裁案,爭議金額超250億元。“我們在推動仲裁裁決執行的國際化、規則銜接的國際化、機制對接的國際化等。”王好說。
仲裁裁決執行的國際化,意味著裁決在全球范圍內具有執行效力,當事人不用擔心裁決無法在其他國家執行,進而提升了仲裁的公信力。深國仲正是中國仲裁裁決在境外執行的先行者。
1986年,中國加入聯合國《承認及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紐約公約》)。兩年后,深國仲開庭審理廣東粵海進出口公司訴香港捷達公司一案并作出裁決,該裁決于1989年6月被香港高等法院判決予以執行。
這是香港法院按照《紐約公約》承認及執行仲裁裁決的先例,也是中國內地仲裁裁決在境外獲得承認和執行的先例。“目前,深國仲的仲裁裁決在海內外普遍獲得認可及執行。”王好說。
在規則銜接上,深國仲通過特別程序將《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仲裁規則》本土化,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在機制對接上,深國仲持續與美洲、非洲、亞洲等國家和地區建立對接與合作機制。
蓮花之香,溢向世界。
在中國涉外法治建設中,涉外仲裁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要求“健全國際商事仲裁和調解制度,培育國際一流仲裁機構、律師事務所”。
黃郭勇認為,隨著中國仲裁機構進一步參與國際競爭,當事人所在國是否鼓勵以仲裁方式解決糾紛,如何提升對境外仲裁員的吸引力,中國仲裁制度如何與國際接軌等,依然是仲裁機構國際化面臨的問題。
“一朵蓮花”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讓國際仲裁界更注重中國經驗,是深國仲不斷思考的命題。(完)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