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化工稱聚醚項目試車成功,“捉襟見肘”的營運資本如何支撐業務擴張?
在擴張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的沈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沈陽化工”,000698SZ),“債臺”也越累越高。
5月11日,沈陽化工發布公告稱,孫公司藍星東大有限公司(下稱“藍星東大”)30萬噸/年新型高性能聚醚多元醇項目試車成功, 并表示“項目投產后不僅可以大幅提高公司的經營收入,更能推動公司產業結構調整,在差異化、定制化方面取得更大提升。”
而從沈陽化工近期公布的2020年年報來看,截至2020年底其流動資產難以覆蓋流動負債,營運資本約為-5億元,短期借款高達34.42億元,而貨幣資金只有16.97億元,面臨流動性風險。
經營現金流情況惡化
沈陽化工主要從事氯堿、石油、聚醚多元醇等化工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有燒堿、聚氯乙烯(PVC) 糊樹脂、丙烯酸及酯類、聚乙烯、丙烯、液體石蠟、液化氣、聚醚多元醇等。
2020年沈陽化工實現了不錯的業績,在營業收入(95.72億元)同比下降13.14%的情況下,其凈利潤扭虧為盈,約3.57億元,比上年同期(-7.46億元)增加了147.92%。
從產品來看,糊樹脂和聚醚貢獻較大。2020年沈陽化工糊樹脂產品實現營業收入24.3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近10億元,聚醚產品實現營業收入約23.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近2億元。
不過,除這兩種產品外,沈陽化工其他產品銷售收入均下滑,如丙烯2020年營業收入為2億元,比上年同期(3.74億元)減少了1.74億元,燒堿2020年營業收入為4.08億元,比上年同期(5.2億元)減少了1.12億元,丙烯酸及酯2020年營業收入為7.65億元,比上年同期(9.21億元)減少了1.56億元。還有聚乙烯等產品營業收入同比都有所下降。
因此,盡管2020年沈陽化工凈利潤扭虧為盈,但其經營性凈現金流量卻為負,這一點的情況與2019年恰好相反。
2019年沈陽化工凈利潤為-7.46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卻高達10.08億元;2020年沈陽化工凈利潤為3.57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3.86億元。
從細分科目來看,2020年沈陽化工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88.84億元)比上年同期(104.33億元)減少了15.49億元,但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86.18億元)卻比上年同期(87.59億元)增加了1.41億元。
“債臺”高筑
比現金流情況更糟糕的是沈陽化工居高不下的短期借款和流動負債。
根據沈陽化工2020年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其短期借款為34.42億元,比上年期末(27.77億元)增加了6.65億元,應付票據為7.9億元,比上年期末(4.97億元)增加了2.93億元。
而截至2020年年底,沈陽化工最具變現能力的貨幣資金只有16.97億元,而其他流動資產(如應收賬款、預付款項等科目)的變現能力較弱,難以保障上述流動負債的償還。
截至2020年年底,沈陽化工流動資產合計52.14億元,流動負債合計57.13億元,營運資本(流動資產-流動負債)為-4.98億元。
這或讓沈陽化工面臨日常經營資金不足的風險,并觸及可持續經營的問題。其在年報中提到,“考慮到于2020年12月31日本集團尚未動用的銀行借款授信額度約人民幣18.84億元,管理層確信于本報告期末起至少12個月內本集團能夠獲得足夠的資金清償到期債務并持續經營。”
也就是說,2021年沈陽化工還要加大融資力度。
根據沈陽化工2021年一季度報告,其通過提高應收賬款、應收賬款融資和存貨的方式增加了流動資產,并通過降低短期借款的方式降低了流動負債。截至3月底其流動資產為53.38億元,流動負債為52.97億元,營運資本剛好轉正。但貨幣資金(20.06億元)和短期借款(30.36億元)的差距仍高達10億元。
即便如此,沈陽化工仍在擴張業務。
5月11日沈陽化工發布了孫公司藍星東大30萬噸/年新型高性能聚醚多元醇項目試車成功的消息,稱“項目投產后不僅可以大幅提高公司的經營收入,更能推動公司產業結構調整,在差異化、定制化方面取得更大提升。公司將繼續遵循‘科學至上’理念,推動產品創新、穩定產品生產,進一步鞏固公司在聚醚多元醇市場上的影響力。”
對于上述問題,記者聯系了沈陽化工董秘辦,其一名工作人員要求發送采訪問題并報請相關負責人,記者通過郵箱發送了采訪問題,但截至發稿之日尚未收到回復。
繼續融資還是改善經營以獲得充足的現金流?《華夏時報》記者將持續關注。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