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售224.8萬輛,增長一倍以上,今年預計600萬輛,滲透率超過27%,去年是13.6%。在全球雙碳和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相關的行業產業是未來經濟最有希望的、最具爆發力的領域。全球新能源行業發展主要包含三大主線賽道領域:從電動化到智能化,從煤電到綠電+儲能,從鋰電池到氫能源電池。
一是新能源相關的消費者應用領域,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車、新能源電池、智能駕駛等。新能源車應用蓬勃發展,快速滲透,未來從電動化到智能化,軟件定義汽車時代即將來臨。
二是新能源相關的清潔電力能源建設領域,包括電源工程、電網系統建設,未來將從煤電到“綠電+儲能”?,F在的新能源汽車并非最終解,甚至帶有偽新能源的概念,主要以煤電為主,未來“綠電+儲能”的模式才算真正的新能源,最終夢想,主要包括可再生發電和電力綜合利用領域,比如風電、光伏等上游清潔能源替代,比如新能源友好并網的新一代電網、新型儲能等。進行新能源類的電源工程建設,可以均衡能源結構,提高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比重,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國家能源安全。
三是新能源相關的電池技術領域,從鋰電池到氫能源電池,未來發展高資源自給率、成本可控、市場化商用進程可落地的多元化電池技術路線是時代的必然選擇。
“綠電+儲能”開啟新能源第二大賽道。儲能,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介質或設備,把能量存儲起來,在需要時再釋放。儲能是新一代電網可靠性建設的關鍵裝備,通過和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系統深度協同,可以充當發電側和用電側之間的“緩沖墊”,通過減少棄電、削峰填谷、電網調頻、平滑輸出等“緩沖路徑”發揮關鍵作用??梢詰獙π履茉窗l電隨機性、波動性和碎片化,解決新能源電力消納問題,調峰調頻安全穩定保障電網運行。戶用、工商用等多場景儲能深化發展,有效緩解全球能源價格高企、海外電價高增等問題。儲能系統和電力系統的各個環節融合發展,是實現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關鍵一環。
新能源市場增量空間巨大、競爭格局未定,未來還將有一次大洗牌,鹿死誰手,尚未可知。放眼長遠,當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沒買房,未來能夠革新能源命的只有新能源自己。
目錄
1 儲能:是實現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關鍵一環
2 儲能技術:多技術路線協同,加速應用落地
3 中國儲能:突破新能源時代發電用電的短板環節
3.1 電源側儲能:“清潔電量搬運工”
3.2 電網側儲能:“安全穩定有保障”
3.3 用戶側儲能:“多元場景促發展”
4 未來儲能:發展趨勢與展望
正文
1 儲能:是實現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關鍵一環
2020年以來,一是全球煤炭、天然氣代表的“傳統發電能源”價格驟增,二是風電、光伏等“非穩定性發電”的占比提升,全球電力供給和電力需求不平衡問題伴隨而來。
這種不平衡問題體現在三個方面:
1)“數量”上的不平衡,即新能源發電量和用電量曲線不能實時匹配問題。受制于資源稟賦本身,風光等自然資源在一天內是非均衡分布的,發電高峰與用電高峰不同。
2)“質量”上的不平衡,即發電的瞬時波動性、間歇性和電網調節能力不匹配問題。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形式加劇了發電的日內波動性、瞬時波動性和間歇性,對電網調頻能力和安全穩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價格”上的不平衡,即標桿電價、中長期交易電價存在一定滯后性。一方面,傳統火電企業用煤成本高增,卻無法做到在收入端通過電價即時傳導,被動“拉閘限電”;另一方面,新能源電力價格也無法完全反映實時的電力供需結構。
儲能系統為解決上述三個不均衡提供了條件。
用電數量方面,儲能實現了在不需要的時候將能量存儲,在需要時再將能量釋放的過程。儲能技術正在改變電力的生產、傳輸和使用等各個環節必須同步完成的模式。就像大容量版的“充電寶”,在用電低谷時,可以作為負荷充電,在用電高峰時,可以作為電源釋放電能。
用電質量方面,儲能可以做到快速、穩定、精準的充放電調節,能夠為電網提供調峰、調頻、備用、需求響應等多種服務,是構建彈性電力系統建設的重要一環,實現“電網-儲能”的更友好互動。
用電價格方面,隨著儲能項目逐步參與電力現貨市場交易,未來除參與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進行營收外,還可以利用在負電價和高電價不同時段購電放電以獲得電量價差營收。解決峰谷價差大問題,減少用戶側電費成本,促進電力現貨交易市場化更進一步發展。
儲能作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重要一環,是“源網荷儲”的一大重要環節。儲能一邊連接了能源生產,一邊連接了能源消費使用,覆蓋電力生產及調配的各個環節,實現了對傳統電網系統服務升級和服務增值,為傳統以“源網荷”為主體的產電-輸電-用電系統提供重要補充。在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電力系統中,起到了進一步優化系統資源配置的重要作用。
2 儲能技術:多技術路線協同,加速應用落地
十四五期間,對能源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建設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國家和地方多部門陸續出臺了多項儲能行業發展支持政策,大力推動儲能行業發展,政策聚焦多種技術推進、儲能項目落地、電價機制完善等重大領域。
根據《“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到2025年,主流儲能技術要總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技術要進入商業化示范階段。我國新型儲能建設主要覆蓋兩大目標:
一是要針對電網削峰填谷、可再生能源并網等應用場景,發展大容量、長時間儲能器件與系統集成,即能量型和容量型儲能。包括鋰離子電池、鉛碳電池、高功率液流電池、鈉離子電池、大規模壓縮空氣、機械儲能、儲熱蓄冷、儲氫等。
二是要針對增強電網調頻、平滑間歇性可再生能源功率波動,以及容量備用等應用場景,開展長壽命、大功率儲能器件和系統集成研究,即功率型和備用型儲能。包括超導、電介質電容器等電磁儲能,電化學超級電容器、高倍率鋰離子電池、飛輪儲能等。
不同技術類別的儲能設施有不同適用場景。例如鋰電池、抽水蓄能等容量能量型產品適配調峰場景,飛輪儲能等功率型適配調頻場景。由于充放電倍率和終端需求不同,各技術類型儲能系統之間的通用性有限,發展多元化儲能路線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從技術原理來看,當前儲能技術路徑主要有物理機械儲能、電化學儲能、電氣儲能、熱儲能等幾大關鍵類別。物理機械儲能涵蓋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與飛輪儲能;電化學儲能按正負極材質不同,分為鉛酸電池、鋰離子電池、鈉硫電池與液流電池等,其中鋰離子電池為當前主流選擇;電氣儲能包含超導儲能與超級電容儲能;化學儲能主要有電解水制氫儲能、合成天然氣儲能等;熱儲能包含熔融鹽儲能與儲冷等。
在眾多技術中,物理機械儲能中的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中的鋰電池儲能是當前儲能發展的主流選擇。從市場主流程度來看,一是在存量裝機中,抽水蓄能占比最高。根據CNESA全球儲能數據庫,2021年全球儲能總裝機205GW,抽水蓄能占比86%,達177GW。電化學儲能裝機占比10%,約達21GW。二是在新增裝機中,電化學儲能增量最快。2021年全球新增儲能裝機13GW,抽水蓄能占比40%,新增5.3GW,電化學儲能占比57%,新增7.5GW。
關鍵詞: 儲能實現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電力系統建設 電力系統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 咋回事?蘋果iOS16正式版出現微信閃退BUG
- 油車是下一個蒸汽機?馬斯克:汽油車的剩余價值比想象的低得多
- 542mAh蘋果史上最大!Apple Watch Ultra電池容量揭曉
- 提前激活罰款20萬/臺 iPhone 14 Pro零售版到貨
- Intel展示80Gbps的雷電新接口:追上USB4 2.0標準
- C盤僅占4.3GB?極限精簡Win10系統Tiny10升級
- Intel確認13代酷睿性能提升41% 24核32線程、能上6GHz!
- iPhone 14 Pro新增全新配色暗紫色 張朝陽科普iPhone 14配色
- 知情人士透露:多數股東投票贊成將推特賣給馬斯克
- 從500億美元降至300億 英特爾下調Mobileye IPO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