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拂過,冰雪消融。3月中旬,遼寧多地迎來珍稀候鳥遷徙高峰。黑臉琵鷺、東方白鸛、丹頂鶴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振翅翩躚,大批珍稀候鳥如約北歸。
遼寧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通道的重要停歇地,境內豐富的濕地、湖泊,為候鳥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資源和生存環境。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遼寧已成為眾多鳥類遷徙停歇、棲息繁殖的理想之地。
近日,北歸候鳥在盤錦形成“鳥浪”奇觀。謝剛 攝
在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丹頂鶴、灰鶴、白鶴等大批候鳥陸續到訪,雁鴨類和鷗類在三角洲水庫的冰面邊緣和水面上休憩、覓食,不時成群起飛,形成“鳥浪”。
“目前,遼河口濕地已經迎來今年春季第一個鳥類北遷高峰。”盤錦市林業和濕地保護服務中心主任李玉祥說,2月24日,他們就觀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已抵達這里,截至目前,共有20萬只候鳥來到遼河口濕地,其中丹頂鶴有620多只。
透過航拍畫面可以看到,候鳥們正在遼寧省最大的平原淡水湖臥龍湖內悠然自得地嬉戲。“每年的3月至5月臥龍湖將迎來數十萬只候鳥停留,它們會在這里補充能量,為接下來的長途遷徙做好準備。”臥龍湖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資源管理部副部長張健如是說。
近日,北歸候鳥在盤錦臨空飛翔。謝剛 攝
此外,大連、丹東、錦州、營口、朝陽等地相繼迎來花臉鴨、豆雁、白秋沙鴨、青頭潛鴨等珍稀候鳥。“錦州小凌河口聚集的灰鶴有千余只。”錦州市野生動物和濕地保護協會副會長余煉表示,當地將繼續加強對候鳥棲息地的保護和監測,為它們創造更安全的遷徙環境。
候鳥緣何偏愛在遼寧“歇腳”?據了解,除遼寧是候鳥遷徙路線的重要通道外,當地還通過濕地修復、衛星追蹤和社區共管等科學保護措施,使斑海豹、黑臉琵鷺等瀕危物種種群顯著恢復,讓遼寧成為候鳥遷徙不可替代的“生命驛站”。
《遼寧省“十四五”林業草原發展規劃》指出,到2025年,遼寧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得到全面保護。采取植被改造、水源維護、豐富食物鏈等措施,提高白鶴、丹頂鶴、東方白鸛、中華秋沙鴨等珍稀瀕危物種的棲息地質量。在鳥類遷飛重要停歇地、繁殖地、主要遷飛路線等區域,設立巡護監測站點20處。
近日,北歸候鳥在盤錦休憩。謝剛 攝
隨著遷徙的鳥兒增多,科技手段也為鳥兒插上了“智慧翅膀”。丹東鴨綠江口濕地因生態保護成效顯著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當地技術部門對候鳥進行了生物特征測量、環志、衛星追蹤器佩戴,系統推進候鳥動態監測與保護。據悉,此舉可為遼寧省構建候鳥停歇地保護網絡提供科學依據,為全球候鳥遷飛區保護提供數據支持,進一步增進候鳥保護國際交流合作。
“每只北歸的候鳥都是生態系統的信使。”有生態學家指出,珍稀種群持續增長印證了區域生態質量的提升,而民眾參與度的提高更為保護工作注入新活力。隨著“愛鳥周”臨近,遼寧省各地將開展濕地直播、研學觀鳥等活動,讓更多人見證這場跨越萬里的生命奇跡。(完)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