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東盟郵報》6月16日文章,原題:中國應該引領空氣污染治理 聯合國預計,到2050年,全球將有68%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隨著各國政府不僅要解決最基本的需求,如住房和就業機會等,而且還要應對影響宜居性和公共健康的問題,包括空氣污染。這一挑戰在亞洲最為緊迫。2018年,全球30座污染最嚴重的城市均在亞洲。
城市化不可阻擋,但這不能成為政府不解決空氣污染問題的借口。中國應該發揮引領作用,探索出城市化的可持續道路,成為地區甚至是全球榜樣。
中國已經顯示出削減污染的主動性。政府部門對機動車實施嚴格管理,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的電氣化建設為其贏得了全球贊譽。在多年堅持減少煤炭工業排放之后,中國最近對鋼鐵行業實施了更為嚴格的排放標準。盡管取得了明顯進步,但挑戰依然嚴峻。去年,中國北方39座受霧霾困擾的城市中有33座未能實現政府設定的冬季降污染目標。
整治頑固的污染問題需要中國在三個方面采取更加強有力的措施:政策、創新和環保意識。
從政策角度而言,中國有著顯著的優勢。中央政府能夠快速執行并實施政策和規定。除了制定正確的政策,中國政府還需要更加有效地執行這些政策。
創新也有助于減少污染。例如,深圳“城市空中交通”工程便利用了這座城市蜚聲海外的創新能力,提供按需直升機運輸服務,減少交通堵塞。
提高環保意識是整治空氣污染戰略的第三個支柱。這意味著要確保人們了解空氣污染對自身及家人健康的危害。
現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對環境擔憂嗤之以鼻,我們急需其他全球領袖。如果中國希望扮演這一角色,就不僅要動員自身的強大資源和創新能力,而且還要加強對于落實法治的承諾。(作者阿斯蒂·K·比斯瓦斯等,伊文譯)
關鍵詞: 治理,空氣污染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