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捕鯨船隊1日從多座港口起航,時隔31年重新啟動商業捕鯨。前一天,日本正式退出禁止商業捕鯨的國際捕鯨委員會,繼而實現這一“夙愿”。
只是,在鯨肉逐步淡出日本民眾餐桌的背景下,業者認為商業捕鯨前景難料,日本媒體憂慮招致反對捕鯨的國家更多批評。
[重操舊業]
一艘加工船和兩艘捕鯨船1日早晨從日本山口縣下關市港口出發,準備捕殺小須鯨、大須鯨和布氏鯨。5艘捕鯨船從北海道釧路市港出發,準備在近海捕殺小須鯨。
日本政府把捕鯨范圍限于領海和專屬經濟區,農林水產部為防止過度捕鯨,去年12月設定每年商業捕鯨配額,總數上限227頭,其中小須鯨52頭,布氏鯨150頭,大須鯨25頭。
農林水產大臣吉川貴盛1日在下關港出海儀式上說,“從今天起,我希望捕鯨人依照(政府規定的)數量上限捕鯨,以重振日本捕鯨產業。”
先前,作為國際捕鯨委員會成員,日本自1988年起停止商業捕鯨,轉而以“科學研究”為名捕鯨,在西北太平洋、南極附近等海域每年捕殺數百頭鯨,所獲鯨肉實際供應國內市場,招致國際社會廣泛批評。
共同社報道,由于無法在南極海域捕鯨,商業捕鯨的鯨肉全年供應量將少于“科研捕鯨”。
[市場冷清]
武內崇(音譯)現年40歲,捕鯨船船長,從釧路港出發前告訴媒體記者,對日本重啟商業捕鯨的前景“感到不安”。日本國內鯨魚肉消費量當前只相當于過去一小部分的水平。
22歲的船員安部秀樹(音)在釧路港接受法新社采訪時說:“我認為現在的日本年輕人不知道怎樣烹制和食用鯨魚肉。”
一些科學家推斷,鯨魚處于海洋食物鏈的較高層,體內積聚較多重金屬之類有害物質,實際對人體健康、尤其年幼兒童的健康構成威脅。
日本官方數據顯示,國內鯨肉年消費量從20世紀60年代大約20萬噸降至近年大約5000噸;鯨肉2016年僅占全國肉類消費0.1%。
國際捕鯨委員會1982年叫停商業捕鯨,1986年通過《全球禁止捕鯨條約》,禁止商業捕鯨,允許科研捕鯨。委員會去年11月否決日本以小須鯨等種群數量回升為由要求恢復商業捕鯨的提案。日本去年12月宣布退出這一委員會。
共同社報道,這是日本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退出的第一個主要國際組織。(許蘇培)(新華社專特稿)
關鍵詞: 商業捕鯨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