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美國駐英外交官妻子安妮•薩科拉斯開車逆行,撞死當地19歲男孩哈里•鄧恩,卻通過外交豁免權逃回了美國,逍遙法外,也引發了英國民眾的怒火。
盡管美國總統特朗普就此作出辯解,但在國內的輿論壓力之下,英國首相約翰遜仍舊要求美國取消肇事者的外交豁免權。
13日,英國內政大臣普麗蒂·帕特爾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一檔節目采訪時,兩次被問及是否應該引渡薩科拉斯,但她并未直接回應,只是稱這項調查需要英美兩國“合作”,更有英媒將她的表情形容為“雙唇緊閉”。
圖自BBC節目截圖
當天早些時候,多家媒體披露了英國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寫給受害人家屬的信,其中提到由于薩科拉斯已經返回美國,英國方面因此認為其外交豁免權已與本案無關,同時美國方面也認同了這一看法。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外交豁免權與本案無關,就意味著英國方面有機會引渡薩科拉斯,對其進行調查和審判。
在信中,拉布寫到:“(自案件發生以來)我們一直在積極推動外交豁免權的撤銷,只有這樣,正義才能得到伸張。與此同時,美國方面卻堅定不移地拒絕撤銷,但這并不是事件的終點。”
拉布表示:“英國政府的立場是,在薩科拉斯的案件中,豁免權和因此產生的撤銷問題,都已不在適用于本案,因為薩科拉斯已經返回美國了。”
同時,拉布也披露,美國方面也認為豁免已不再適用。
CNN指出,這就意味著英國政府有機會起訴薩科拉斯,將其引渡回英國,讓她接受法律的審判。就在同一天,《衛報》稱薩科拉斯已經同意與受害人的家屬見面,同時配合英國警察的詢問。
薩科拉斯 圖自社交媒體
不過,《衛報》稱現在尚不清楚薩科拉斯是否會返回英國,信守承諾,接受英國警方對于案件的調查。
不過,相對于信件中堅持強調薩科拉斯已無豁免權的立場,英國官員們在現實中卻對此案采取了回避態度。在信件公開以后,CNN向英國外交部發言人詢問信件內容,但后者拒絕對此進行評論。
與此同時,英國內政大臣帕特爾在一檔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節目中表示:“英美兩國外交部正在合作,我們外交部也正與美國政府接觸。薩科拉斯似乎非常想就討論和調查(案件)進行合作,我們應該支持這一點。”
“我們需要確保正義得到伸張,但很顯然此項調查需要合作。我們對鄧恩的家人有所虧欠,很顯然這是一個令人感到極為悲痛的案子。”
值得注意的是,CNN稱帕特爾在節目中兩次被問及其個人對是否應該引渡薩科拉斯的看法,但她都避免對此進行直接回應。
而英國《標準晚報》在形容帕特爾在節目中被問及引渡薩科拉斯一事的表情時,使用了“tight-lipped”(既有“雙唇緊閉”,也有“守口如瓶”的意思,觀察者網注)一詞。
政府層面之外,薩科拉斯和鄧恩家人之間的“交鋒”也在持續進行。鄧恩的父親蒂姆在案件發生以后稱,薩科拉斯就這么堂而皇之地打著外交豁免權的名義走掉,這讓他感到震驚、甚至惡心。
兩人曾表示,他們準備前往華盛頓與美國總統會面,討論取消薩科拉斯的外交豁免權。
而在13日,薩科拉斯同意與受害人家屬見面以后,她的律師已知會鄧恩一家的發言人,同意開始在接下來幾周內,討論雙方之間“第一次”會面。目前,鄧恩一家的發言人已經抵達了華盛頓。
另外,薩科拉斯方面也已經道歉,稱“沒有任何損失可以比得上孩子的死亡”,而她對鄧恩的家人深表同情。鄧恩的母親則在14日回應稱,這一道歉是“事件得到妥善處理的開始。”
據觀察者網此前報道,鄧恩之死在英國引發廣泛的民憤,《衛報》稱這一程度已令首相府措手不及。首相約翰遜對鄧恩的去世表示哀悼,并稱所有人都非常同情他的家人。
接著,約翰遜明確地答道:“我認為利用外交豁免程序來達到這種目的是不對的。。。我希望薩科拉斯能回來。”
而特朗普則在9日對案件首次表態,他稱這個案子十分復雜,自己會很快和這位外交官的妻子談一談,但他并未承諾會將其送回英國。
特朗普還當著記者的面公開為肇事者辯護,稱兩個國家的駕駛規則不同,她不習慣在英國開車,所以逆行很可能發生。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