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新聞社網站2月3日報道稱,在彭博新聞社最新發布的創新指數排行榜上,韓國重返榜首,而美國跌出前十名,排在榜單前十位的大多為歐洲國家。
報道稱,韓國從德國手中奪回桂冠,后者跌至第四位。在這項指數發布的9年里,這個亞洲國家有7年排在首位。新加坡和瑞士今年的排名各上升一位,分列第二和第三位。
彭博社的這項指數根據7個平均加權指標而編制。這7個指標包括研發支出、制造能力和高科技上市公司集中度等。
2021年的排名反映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動導致創新被擺在突出位置的全球現狀。
美國花旗銀行集團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凱瑟琳·曼說:“在疫情肆虐之年,面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性,創新基本面的重要性有增無減。”她還說,“大家通常用新點子、新產品和新服務來衡量創新”,但衡量成功的真正指標是它們的“傳播和采用”。
報道稱,彭博社的大部分數據來自疫情暴發之前。盡管如此,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排名靠前的國家——比如韓國、德國和以色列——在一些抗疫領域也是全球領導者,無論是在追蹤密切接觸者方面,還是在迅速接種疫苗方面。
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羅默說,這場疫情還凸顯了一種不同的突破,這種突破與其說與技術或研究有關,不如說與政策和組織有關。
在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擔任教授的羅默說:“我們應該認識到,現有指標未反映出創新的某些重要方面。武漢的官員首次證明,在幾周時間里對一座城市的1000萬居民進行新冠病毒檢測是可行的。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公共衛生創新。”
報道稱,韓國重返榜首主要是因為專利活動增加(它在這方面排名第一)以及在研發和制造方面表現出色。
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美國和中國占了世界創新的很大一部分。但今年它們的排名都下滑了。
彭博創新指數首次發布于2013年,當年美國名列第一,今年它的排名比去年下降兩位至第11位。
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在2020年的一份報告中說:“美國曾是科學和工程領域無可爭議的領導者,但如今我們發揮的主導作用減弱了。”
美國在高等教育方面得分很低,盡管美國的一些大學聞名世界。美國在這方面表現不佳可能因外國學生面臨阻礙(首先是由于特朗普政府的簽證政策,后來是由于新冠疫情)而雪上加霜。外國學生通常在科學和技術課上表現出色。
美國新總統拜登在競選時承諾,將在研發和突破性技術領域投資3000億美元,以重振美國制造業。他稱這項政策為“美國創新”。
中國在榜單上的排名下滑一位至第16位。中國和美國圍繞創新政策的一些關鍵方面陷入紛爭。
彭博社經濟部首席經濟學家湯姆·奧利克說:“美國和中國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正在重塑創新格局。就美國而言,對知識產權被一個地緣政治對手奪走的擔憂正導致對開放創新體系的支持減弱。就中國而言,對外國技術斷供的擔心正使得對國內研發能力的投資加快。”
報道稱,隨著中國經濟從新冠疫情造成的低迷中迅速復蘇,其經濟已在競爭對手面前站穩了腳跟。
關鍵詞: 創新指數排行榜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