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飛船原型機爆炸原因是什么?
2021-03-11 08:45: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美國企業家、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9日表示,“星際飛船”原型機順利著陸后發生爆炸的原因可能是氦氣進入發動機。
上周,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為太空載人遠航研制的“星際飛船”原型火箭在得克薩斯州測試場發射升空并順利完成著陸,但幾分鐘后發生爆炸。
馬斯克在社交網站上發文稱,“(可能)由于油箱里部分氦氣的進入,導致SN10發動機推力很低。每秒10米速度的撞擊力破壞了支座和部分裙板”。他強調,進行SN11試驗時會做一些修正。
3月4日,“星際飛船”SN10原型在兩次失敗后順利發射,上升到約1萬米高度,推測完成了燃料置換,進行了轉向和可控下降,著陸前再次啟動發動機并順利完成著陸。
這已經是第三次將“星際飛船”送至約1萬米以上高空。此前分別于2020年12月10日和2021年2月3日進行了發射,均在降落時爆炸和解體,但試驗依然認定為成功,因為主要目標不是降落,而是檢查火箭在空中的動作:轉向、向地表滑翔時的操控性、各系統運行情況等。馬斯克甚至在發射前就預估首次發射成功降落的可能性僅為三分之一。
美國太空技術探索公司正在研發由可重復使用超重運載火箭(Super Heavy)和“星際飛船”組成的運輸系統,以便向環地軌道、月球和火星投送衛星、人員和物資。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