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項菁
今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邁入“第二個五年”。新的五年,長三角城市群內的縣域如何起筆、著墨?
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體化”和“高質量”是需緊扣的關鍵詞。放眼長三角,創新協同、產業協同正成為縣域的發力點,其可從浙江紹興上虞窺見一斑。
2024上虞發展大會·“融入長三角 接軌大上海”系列活動暨生命健康產業促進大會。項菁 攝
9月27日,上虞召開2024上虞發展大會·“融入長三角接軌大上海”系列活動暨生命健康產業促進大會,當地與上海、江蘇等地簽約數個生命健康領域的科創孵化、人才科技項目。
協同合作的“底氣”在于縣域扎實的產業根基。
上虞所處杭州灣南岸,系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紹興市副市長、上虞區委書記魯霞光在致辭中表示,今年以來,上虞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謀劃“4+4”現代化產業體系。其中,生命健康產業歷經20多年發展,已形成涵蓋醫療器械與設備、合成生物等多線發展的產業體系。
數據顯示,上虞現集聚藥械企業144家,包括上市企業13家。2023年,該區生命健康產業產值達120億元,到2027年預計突破200億元。
生命健康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長三角諸多縣域的著墨之處。
縱觀各地,江蘇宜興、安徽旌德、寧波余姚、嘉興平湖等地均在培育壯大生命健康產業,通過差異化競爭,加速形成長三角產業集群優勢。
惟創新者進。推動長三角生命健康產業發展,關鍵在于創新協同。活動現場,“長三角高校生命健康創新聯盟”發起,長三角多所高校將發揮人才、科研優勢,創造更多產業新成果。
“從創新本身看,創新需要打造全鏈條加速機制。”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金力在會上舉例道,比如發展生物醫藥,要從民生角度考慮問題,其產業須面向全球,技術和人才也須來自全球。而長三角是接軌國際的重要窗口。
以上虞正布局建設“未來城”為例,其中的“生命健康谷”將依托長三角高校創新資源,基于當日全面啟用的浙大邵逸夫醫院紹興院區,重點探索細胞與基因治療、高端微創診療器械、合成生物等細分賽道,打造精準醫療未來產業先導區。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推動長三角等地區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今年7月,《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發布,新一輪行動計劃明確“加強長三角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
僅從生命健康產業看,隨著高校院所、科創平臺、醫療機構、醫療企業等各界創新要素充分流動,長三角縣域正各揚所長,不斷拓展合作圈、延伸產業鏈,為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賦能。(完)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