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3月28日《工人日報》報道,近日,廣州工會《2025年廣州市主要行業職工薪酬福利集體協商參考信息》發布,為企業和職工雙方談薪、談待遇提供了重要參考。據悉,這是廣州市總工會連續7年發布集體協商參考信息,今年的調研覆蓋了廣州市11個行政區2200多家企業的薪酬數據,涵蓋38個細分行業。有基層工會主席、企業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集體協商參考信息提供的薪酬福利數據提供了有力信息支撐,讓他們協商有“據”,切實提升基層集體協商實操能力。
集體協商是職工方與企業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勞動安全與衛生等勞動關系有關事項,進行平等商談的行為,是協調勞動關系的有效方式。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以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為基礎,以《集體合同規定》《工資集體協商試行辦法》為指引的集體協商法律法規制度體系。長期的實踐證明,開展集體協商簽訂集體合同,不僅能夠充分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而且有利于促進企業的平穩發展以及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
當前,我國勞動關系領域面臨的情況相對復雜,一方面,勞動者的訴求更加多元,不同行業、年齡、性別的勞動者對勞動經濟權益、民主政治權利和精神文化權益的追求呈現分層化;另一方面,隨著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依據現行勞動法律法規,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存在一些短板弱項,協調勞動關系和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任務比較繁重。作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協調勞動關系的重要形式,有的放矢地開展集體協商簽訂集體合同,發揮其在勞動關系領域保公平、穩預期、促發展的作用,意義重大。
一段時間以來,在推進集體協商過程中,職工方不敢談、不會談,企業方不愿談、談不攏的問題一直比較突出。這當中,職工方缺乏相關知識,不掌握具體數據,無法與企業方在地位平等、信息對稱的基礎上協商是重要原因。
作為職工的“娘家人”、協調勞動關系的重要參與方,各級工會在提升職工方的集體協商能力、促進企業方重視集體協商等方面采取了不少有針對性的措施。比如,加大培訓力度,提升職工談判代表的集體協商實操能力,助力職工代表談好、談出成效;發布集體協商操作指引和集體合同范本,指導集體協商,促進集體協商的規范化、法治化;發布行業薪酬信息,細化不同行業、不同崗位的薪酬最低標準、中位數標準、最高數標準等數據,為開展集體協商提供全面、可靠、準確的數據支撐,等等。這些舉措在助推集體協商提質增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工會是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必須始終堅持以職工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牢牢站穩職工立場。在開展集體協商的過程中,要善于表達工會觀點,更要亮明職工立場,切實履職盡責,把職工合理合法訴求反映好、維護好、落實好,使職工利益得到有效維護,讓職工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開展集體協商“集中要約行動”,推動企事業單位和勞動者尤其是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靈活就業人員開展集體協商、簽訂集體合同是各級工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助力職工發展的重要途徑。廣州工會多年來不斷細化集體協商參考信息的內容,落實職工收入保障及增長機制,讓“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這樣的做法值得肯定和推廣。
集體協商的質效不僅關系著職工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關系著企業的長遠發展,而且能夠反映出工會維權服務的成色,有利于推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所以,做好集體協商,實際上是一種多贏。期待各地工會立足本地實際,聚焦重點領域、重點行業企業,找準集體協商的切入點著力點,探索構建全方位、多層次推動集體協商工作提質增效的新模式、新方法,不斷擴大集體協商工作覆蓋面和影響力,讓職工權益更有保障,讓勞動關系更和諧穩定。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