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與調整法則概述怎么操作的呢?
錨定與調整法則指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人們通常利用某個參照點和錨(Anchor)來降低模糊,然后再通過一定的調整來得出最后的結論。Slovic 和 Lichtenstein指出無論初始值是問題中暗示的還是粗略計算出來的,后面的調整通常都是不足的,不同的初始值將產生不同的結果。Kahneman和Tversky描述的幸運輪實驗清晰地證明了這一傾向:人們過多地受到并沒有什么意義的初始值的約束與左右。
行為學將這一法則引入市場,認為在市場上,當投者對某種股形成較穩定的看法后,其就會在一定程度上被錨定在這種看法上,并以此為基準形成對該股將來表現的預期判斷。因而當該股基本面信息(如每股盈利)變化時,投者在進行下一期預測時,受制于錨定的影響而不能做出充分調整,結果發現信息(每股盈利)不是又一次高于就是又一次低于預測值。
錨定與調整法則的運用體現出了什么?
股民在預測股價時,往往會先對股的價格作出一個粗略的估計(錨定),亦即錨定值;然后根據進一步的信息進行調整,形成比較理想的判斷。這就是所謂的錨定和調整啟發法。最初作為錨定價的可能是心理價位,也可能是朋友的看法或投專家的意見。股民自己的態度也會影響到錨定價格,如“看牛”的人往往設定的錨定價比較高;而“看熊”的人往往設定的錨定價比較低。有些預測看似荒唐,但也仍然可能具有錨定作用。
比如,2001年股市大漲之時,有人預測大盤會突破2000點,當時不少人認為這是天方夜譚;但到后來,股市果真跨越2000點時,很多人也就見怪不怪了。因為事先的2000點其實已經深深地刻入了這些人的腦海中,2000點已經起了錨定作用。要恰當利用錨定與調整啟發法,投者最好能進行復合錨定,亦即,在作出最終的估計前,多選幾個錨定價(比如說最樂觀和最悲觀的估計)分別進行調整,然后綜合起來考慮,得出一個最終的估計。
關鍵詞: 錨定與調整法則運用體現沒有把握的情況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