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9月4日報道 日媒稱,日本NTT數據集團9月2日宣布,將在無人商店系統研發領域與中國的初創企業開展合作,目標是從在該領域占據領先位置的中國引進二維碼認證技術,在落后的無人商店技術方面實現逆襲。
據《日本經濟新聞》9月3日報道,采用來自中國等亞洲國家的最新技術正在日本形成一種趨勢。NTT數據集團此次的合作對象是上海云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的云拿科技通過二維碼對客人進出店鋪和結算進行管理。通過店內安裝的攝像頭和傳感器掌握來店客人和商品的移動情況,確定客人買了哪些商品。目前公司已經在上海和北京開設了直營店,中國全國共有30間店鋪使用了云拿的技術。
報道稱,NTT數據集團將在便利店和藥妝店等賣場使用將云拿的技術與自主研發的無現金結算系統CAFIS組合而成的新系統。來店客人使用智能手機上的專用APP掃碼進店,拿好自己要買的商品走人就行,系統會自動完成結算。
NTT數據集團IT服務和支付事業部部長內山尚幸在談到與云拿合作的理由時表示,他們是基于云拿的業績作出的綜合判斷。雖然起步較晚,但他們的計劃是到2022年度開設1000家這樣的無人商店。
報道稱,在無人商店領域,美國的亞馬遜公司和中國的京東集團已經領先一步。在中國,除云拿科技外,運營無人便利店“繽果盒子”的賓哥網絡科技公司等企業也相繼進入這一新興業態。
無人商店的進出管理系統主要分成三種模式。一是美國亞馬遜等企業在自家零售門店采用的二維碼掃描方式,結算時也要掃碼。由于投入成本低,普及度也較高。
第二種是面部識別系統。在日本,NEC研發的就是這種技術。日本7-11便利店已經開設了一些使用NEC系統的實驗性門店。
第三種是通過手掌上的靜脈進行生物信息識別的技術,比如富士通研發的技術。目前富士通的這項技術已經被很多中國企業采用,用于管理客人進出店鋪的情況和結算,目前使用這一技術的店鋪超過100家。
零售商店需要人手負責商品陳列和顧客接待,而且從防盜角度出發也有意見認為運營無人商店并不現實。即便在中國,各種問題也開始出現,比如缺貨、店面清掃不及時等,均導致客流量顯著下降。據業內人士透露,初期投入較大和維護費用較高導致無人商店無利可圖。
但是使用手機結算的無人收款臺的引入幫助越來越多的店鋪節省了勞動力。中國本地連鎖便利店便利蜂在引入無人收款臺后,員工只需專心負責上貨就行。大部分店面只需要一個人負責。總是苦于人手短缺的日本如果也能普及這樣的技術,或許也有助于推進無人商店成為現實。
報道稱,中國的無人商店技術的發展沒有走發達國家的老路,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先進技術實現的“蛙跳式”發展。NTT數據集團在與中國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后,計劃每年投入超過2000億日元(約合134億元人民幣)的研發資金,有望加快技術創新的速度,引進更多中國的原創技術。
報道認為,日本企業反向引進中國企業的技術實屬罕見。由于引進的是包括硬件在內的全套認證技術,所以價格更低。未來將會有更多來自于新興國家的技術被日本企業采用。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