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下午,歐元兌美元匯率突然跳水,跌至99美分以下,為20年來首次。截止發稿,歐元兌美元匯率跌至0.9886美元,創2002年12月以來最低水平,日內跌幅達0.6%。
與此同時,歐洲主要股指期貨也遭遇殺跌,歐洲斯托克50指數期貨一度跌3.3%,目前在3433歐元附近交易。
在空頭大行其道之際,歐洲能源危機正在愈演愈烈。當地時間9月2日周五,俄羅斯天然氣巨頭Gazprom宣布,北溪一號因檢修發現新的技術問題,無法按計劃周六恢復輸氣。Gazprom并未透露到底何時能重啟北溪管道,而是強調,北溪管道的天然氣運輸已經完全停止,直到故障能夠完全消除。此舉被市場解讀為俄羅斯長期斷供歐洲天然氣的信號。
對此,澳大利亞國家銀行外匯策略師Rodrigo Catril表示:
鑒于俄羅斯無限期削減歐洲天然氣供應的全盤影響尚未降臨,歐元還有下行空間。
沒有天然氣就意味著(經濟)沒有增長,歐洲央行也無法堅持鷹派立場。
逐漸走向失控的能源危機勢必對經濟造成巨大拖累,然而,史上最嚴重的通貨膨脹正在使歐洲央行貨幣政策走向更加棘手的局面。上周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8月調和CPI同比上升9.1%,8月核心調和CPI同比上升4.3%,雙雙刷新歷史最高紀錄。
高通脹和經濟衰退正在把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推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歐洲央行將在本周四公布貨幣政策利率決議,目前華爾街多數機構預計歐洲央行將加息75基點,其中包括大行高盛、摩根大通和美國銀行。
加拿大皇家銀行澳大利亞經濟和固收部門主管Su-Lin Ong 表示:
在某些時候,市場可能會開始質疑,如果經濟陷入衰退,央行愿意容忍多少通脹,特別是如果通脹在根本上是供應驅動的。
增長乏力甚至是衰退以及勞動力市場疲軟最終是要付出的代價,但能源價格長期上漲可能會減小歐洲央行在本周以及整個周期的加息幅度。
未來歐元將何去何從,關鍵在于歐洲能源危機的走向。目前歐洲各國正在出臺援助計劃,以應對能源價格飆升。
德國政府上周日宣布將對能源生產商征收暴利稅,并將所得收入用于資助650億歐元的一攬子援助計劃。同日,芬蘭政府宣布將向該國的電力公司提供100億歐元的貸款和信貸擔保,以確保其現金和資源充足。瑞典則在周六宣布向其公用事業提供230億美元的緊急援助,以避免爆發金融危機。此外,本周五,歐盟將召開能源緊急會議,商討如何應對天然氣和電力價格飆升。
而在歐洲各國公布各種救助方案之前,高盛的Kamakshya Trivedi分析師團隊在一份報告中表示,他們把對歐元未來三個月的匯率預期從之前的99美分下調至97美分。他們還認為,未來六個月內,歐元與美元匯率將保持在平價以下,此前的預測是歐元將回升至1.02美元。高盛表示:
雖然歐元區在為即將到來的冬季天然氣儲備方面取得了良好進展,但這是以減產造成的重大需求破壞為代價的,并且并不能完全消除冬季出現更嚴重中斷的風險。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