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相關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首次突破1000萬,規模創歷史新高。隨著疫情的疊加效應,在更加“復雜嚴峻”的就業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廣泛投簡歷,企業和政府也祭出真金白銀吸引更多求職者。
社會招聘的情況介紹
今年春招季,受疫情和行業變化影響,財務、行政、人事等民事職能崗位競爭指數較高,平均每個崗位收到16至30份簡歷。然而,來自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生物醫藥和其他相關專業的學生非常受歡迎。人工智能相關工作的工資一度躍居高薪職位之首,達到每月23960元。
應屆畢業生的優勢在哪里?
第二,就業門檻低
相對于社會招聘,企業在招聘應屆生時往往采用校招。由于學生剛畢業,工作經驗不足,企業對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社會經驗要求不是很高。而最重要的因素反而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工作熱情和工作態度。同等條件下,應屆畢業生比社會招聘更容易進入優秀企業。
第二,容易獲得“鐵飯碗”
很多同學畢業后都想通過公考進入體制內,從而獲得一份穩定的鐵飯碗工作。在公務員招錄中,部分學生只能以應屆畢業生身份報考。同時也有一些效益好、規模大、競爭激烈的國企和央企。這些企業很少進行社會招聘,他們在招聘中更喜歡著名的高校的應屆畢業生。所以應屆畢業生在鐵飯碗工作上更有優勢。
第三,落戶門檻低
大城市有更豐富的醫療資源、教育資源和各種社會資源。各個城市對人才的爭奪越來越激烈,很多一二線城市相繼出臺了各種落戶條件。對于應屆畢業生來說,落戶門檻往往較低,很多城市會直接為在當地就讀的畢業生提供落戶機會,這也是非應屆畢業生很難享受到的福利。
第四,拿人才補貼
許多學生渴望在大城市工作,但大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讓許多人望而卻步。如果學生有應屆畢業生身份,就有機會享受市里的各種優惠政策。許多城市可以為從當地高校,畢業的學生提供住房和交通補貼,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為城市吸引更多的人才,這也可以減輕學生的負擔。例如,杭州連續三年為應屆畢業生提供1萬名本科生的人才補貼。
第五,簽合同更有保障
學生找到工作后會和企業簽訂勞動合同。如果學生是應屆畢業生,在簽訂勞動合同之前,學校會要求學生簽訂三方協議,明確學生單位和學校在就業工作中的相關權利和義務,學校的介入會更好地保障學生的權益。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