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店潮與旗艦店擴張并行
2024年以來太平鳥先后在寧波、武漢、長春等城市核心商圈開設多家超千平方米的體驗式旗艦店,深圳萬象天地、重慶觀音橋等高端商業體的新店更強調“數字化試衣”“藝術策展區”等交互功能。
在時尚產業獨立分析師、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程偉雄看來,太平鳥通過渠道集成店模式體現其在組織運營模式上對品類事業部由之前的品牌推廣、設計研發、供應鏈等自由發揮變革到中央集權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太平鳥更加聚焦主品牌的協調一體化發展,有利于其聚焦資源做好主品牌,夯實主品牌在消費群體的品牌美譽度。
“太平鳥未來在線下實體渠道的布局意味著從之前的多點多店逐步回歸男裝、女裝合成的主品牌模式,打破以往單品類為主題的營銷模式到今天以品牌為主導的運營模式轉變。”程偉雄補充道。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鳥在各地陸續開出代表性旗艦店的同時,關閉門店的情況也同步出現。根據公開數據,2022年和2023年,太平鳥分別凈關閉543家和940家門店。2024年三季度,太平鳥凈關店255家。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太平鳥實體門店數量已經下降到3476家,而其在2021年末的門店數量超5000家。
革新服裝零售場景
一邊是加緊開設新的體驗式旗艦店,另一邊則是加速關店,開關之間太平鳥到底在下一盤怎樣的棋?
從太平鳥整體業績來看,其表現難言樂觀。根據太平鳥最新披露的2024年業績快報數據,2024年其營收同比下降12.34%,凈利潤同比下降39.06%。2023年,太平鳥營收下滑9.41%,凈利潤雖然增長127%,但主要原因除了前一年基數低之外,多為降本增效策略下省出來的。2022年,太平鳥營收、凈利潤分別下滑21.24%、72.56%。
基于業績的不理想,2023年太平鳥開啟全面轉型變革。當時太平鳥對外表示,公司將改變過往渠道規模增長策略,更加聚焦門店經營質量提升和盈利能力改善,大力關閉低效門店,經營重點轉向提升終端品牌形象和門店坪效。同時更加明晰渠道的價值定位和經營拓展重點區域,為公司未來高質量增長調整好渠道結構和明確渠道戰略方向。
如今看來,太平鳥在各地開出的體驗零售店或正是其想要尋求新增長的策略之一。
新開業的上海“超級壹號店”被視作太平鳥戰略轉型的標志性樣本。該門店不僅實現全品類覆蓋,更通過“生活方式實驗室”概念植入咖啡休閑區、AI虛擬穿搭鏡等創新場景。對于不斷開設的體驗式旗艦店,太平鳥方面對外表示,此次升級絕非單純的空間擴張,更是零售邏輯的深層革新。
快時尚模式失靈
沉浸式場景的構建不僅是實體空間的創新,更是消費體驗與品牌傳播的深度融合。優秀的新消費場景具備的“可分享、可交互、可轉化”屬性,是實現“線下體驗—線上傳播—全域轉化”閉環的關鍵。
這一模式與行業趨勢不謀而合。咨詢機構埃森哲報告指出,中國服裝零售正從“渠道覆蓋”轉向“體驗競爭”,頭部品牌旗艦店的客單價可達普通門店的3—5倍。太平鳥在財報中亦透露,2024年上半年新增會員中45%來自旗艦店渠道,且客群年齡較傳統門店下降3.5歲,顯示其對年輕消費層的吸引力。
值得關注的是,太平鳥的渠道變革并非孤立行動。其2023年啟動的“智慧零售中臺”已實現庫存共享、全域營銷等功能,為旗艦店提供數據支撐。這種“前端體驗升級+后端效率革命”的組合拳,或許正是中國服裝品牌在存量市場中破局的關鍵嘗試。
在過往多年的發展中,太平鳥的快時尚模式一直被吐槽,甚至有觀點認為,此前太平鳥高營銷下快速上新快速搶占市場的發展模式已經失靈。隨著上海超級門店的落地,太平鳥的轉型棋局已進入深水區。
就開店及相關發展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對太平鳥進行采訪,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