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胸是什么?有哪些癥狀?為何多發于瘦高個男青年?中新健康為此邀請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張毅教授和中日友好醫院胸外科主任梁朝陽教授進行解讀。
警惕胸痛呼吸難
“氣胸”一詞聽起來很陌生,其實,它還有一個更淺顯易懂的俗稱——“爆肺”。
此前,多個氣胸病例因意外的發病場景引發輿論關注:河南鄭州一35歲男子連做20個俯臥撐后“肺炸”了:其肺部破了一個小口子,右肺被壓縮到僅剩三分之一,經綜合診斷為自發性氣胸。還有人連續飆歌4小時過“麥霸”癮,停下來后胸口卻像針扎一樣疼,后經診斷,系因飆歌用力過猛,胸腔氣壓撐破了肺泡,引發了氣胸。
什么是氣胸?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張毅在接受中新健康采訪時表示,氣胸即胸腔內積氣的狀態,是空氣進入胸膜腔引起的,可分為自發性、外傷性和醫源性三類。大家口中的“肺都氣炸了”其實就是自發性氣胸。
在臨床中,張毅觀察到氣胸患者最常見的三個癥狀:一是胸痛,二是胸悶憋氣,三是刺激性干咳。
“當患者出現口唇或皮膚紫紺、大汗、嚴重氣促、心動過速和低血壓時應考慮存在張力性氣胸,需急行胸腔穿刺排氣。少數患者會因氣胸壓迫肺組織扯斷胸腔粘連帶,可導致胸腔出血。生活中如果患者在咳嗽、打噴嚏、劇烈運動或遭遇胸部外傷后突發胸痛伴胸悶憋氣、刺激性干咳等,應及時就診判斷氣胸可能。”張毅強調。
“胸痛是氣胸最典型的癥狀。”中日友好醫院胸外科主任梁朝陽對中新健康分析指出,氣胸引發的疼痛多為針刺樣或悶脹性鈍痛,可延伸至肩背部,且在深呼吸、咳嗽時加劇。“多數患者疼痛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自行緩解,但若超過24小時不緩解,需高度警惕張力性氣胸或合并感染。”
梁朝陽指出,部分小量氣胸(肺壓縮程度<20%)患者可能無明顯疼痛癥狀,僅能通過胸部X線或CT等影像學檢查發現病灶。
哪些人在氣胸的“危險名單”中?
梁朝陽指出,在日常就診中,瘦高個年輕男性是自發性氣胸的高發人群,其根本機制源于胸腔發育過程中出現的一種不匹配。
“我們的胸腔通過胸膜腔維持負壓環境,使肺組織緊密貼合于骨性胸廓。胸腔結構就像三明治:外層是肋骨和肌肉,內部是肺,中間則有一層潛在的腔,即胸膜腔,正常情況下,胸膜腔內是沒有空氣的,只有少量潤滑液。
當骨骼發育,尤其是胸廓發育比肺快。這時候就像用吸管吸住一塊軟糖——胸腔骨架不斷向外擴,但肺跟不上這個速度,就會被負壓拽著往外拉。肺里那些像小氣球一樣的肺泡被越拉越薄,如果這時候有空氣只進不出,就像氣球不停地吹,肺泡就會被越撐越大。當這些因素共同作用達到一定程度時,就像吹氣球至其破裂一樣,肺泡也會因被過度牽拉以及氣體的進入而破裂,從而形成我們通常所說的自發性氣胸。”
公開資料顯示,不少知名人士都曾得過氣胸。除方大同外,演員吳磊也曾在2015年做過氣胸手術,其左邊肋骨還有一處明顯疤痕。演員白宇也表示,曾經得過氣胸。
除瘦高個年輕男生外,肺部疾病患者和長期抽煙人群也是氣胸高危人群。
張毅表示,雖然單純氣胸直接致死概率較低,但部分患者可能繼發血氣胸或膿氣胸等并發癥,導致肺功能受損。對于高危人群,應避免舉重、潛水、高空飛行等可能引起胸腔壓力驟變的活動,同時嚴格戒煙以減少肺泡損傷風險,建議日常定期健康體檢做胸部CT可篩查出肺大皰。
在治療期間以及康復后,患者需要嚴格遵循以下管理原則: 急性期應保證充分臥床休息,避免任何可能增加胸腔壓力的劇烈活動,如舉重、搬運重物等;同時,還需警惕感冒、劇烈咳嗽等呼吸道疾病的發生。進入恢復期后,患者可以逐步開展低強度的鍛煉,但在鍛煉過程中需避免進行爆發性的用力動作。(完)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
- 中新健康|氣胸為何多發于瘦高個男青年?醫2025-03-04
- 國家醫保局印發《耳鼻喉科醫療服務價格項目2025-03-04
- 國家醫保局印發《耳鼻喉科醫療服務價格項目2025-03-04
- 專家:AI技術是推動互聯網醫療發展的核心動2025-03-04
- 守護耳朵健康,專家稱這個情況不可輕視2025-03-04
- 讓1500名腦癱兒站起來,王川代表連續3年建2025-03-04
- 讓1500名腦癱兒站起來,王川代表連續3年建2025-03-04
- 身體有結節?不要慌!這些天然“散結方”趕2025-03-04
- 垂類大模型競爭白熱化,微醫醫療大模型拿下2025-03-04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細菌抗腫瘤關鍵原理2025-03-04
- 肥胖危害多 專家:中國開展多學科聯合診療2025-03-04
- 吃鐵鍋炒的菜能補鐵嗎?丨中新真探2025-03-04
- 吃鐵鍋炒的菜能補鐵嗎?丨中新真探2025-03-04
- 守護耳朵健康,專家稱這個情況不可輕視2025-03-04
- 讓1500名腦癱兒站起來,王川代表連續3年建2025-03-04
- 讓1500名腦癱兒站起來,王川代表連續3年建2025-03-04
- 人工耳蝸集采中選結果本月起執行2025-03-04
- 身體有結節?不要慌!這些天然“散結方”趕2025-03-04
- 垂類大模型競爭白熱化,微醫醫療大模型拿下2025-03-04
- 新增輔助器具服務項目等 新版殘疾人基本康2025-03-04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細菌抗腫瘤關鍵原理2025-03-04
- 肥胖危害多 專家:中國開展多學科聯合診療2025-03-04
- 第31屆華南國際印刷展/標簽展盛大開幕,激2025-03-04
- 創新宏觀審慎政策工具 維護價格和金融穩定2025-03-04
- 廣西梧州舉辦中國殘疾人冰雪運動季全國特色2025-03-04
- 全國自由式和單板滑雪大跳臺及坡面障礙技巧2025-03-04
- 全國70多名滑雪愛好者亞布力挑戰“亞洲最陡2025-03-04
- 張雨霏建議年輕人學習哪吒的心態2025-03-04
- 云南姑娘張德順東京馬拉松再創佳績 登頂亞2025-03-04
- 冬奧冠軍任子威:南北方冰雪運動交流合作大202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