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還有一件事被很多人忽視了,這便是補鉀。尤其是心血管不好的人,建議你多吃“高鉀食物”!
01
補鉀對心血管很友好
鉀是維持人體正常運轉的關鍵營養素之一,它和鈉是聯合在一起工作的,鉀主要在細胞內,鈉主要在細胞外。
世界衛生組織曾強烈建議:增加膳食中的鉀攝入量,以降低成年人高血壓、中風和冠心病風險。
為什么補充鉀元素對心血管很友好?具體來看:
減少脂類沉積
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中國注冊營養師于仁文表示,鉀元素有助減少脂質在血管內壁的附著、預防血管受損和硬化。
調節心跳
心臟的正常搏動和肌肉正常收縮,都有賴于鉀、鈉等離子的協同作用。此外,鉀還在體內肩負著控制骨骼和肌肉活動、預防心肌異常的任務。
協助降壓
鉀能促進鈉從尿中排出,并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從而降低血管壓力。該系統是人體內重要的體液調節系統,被過度激活是產生高血壓的原因之一。
02
5類人尤其需要補點鉀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營養與食品安全分會副會長周春凌提醒,體內缺鉀時,可引起肌肉、心血管、泌尿、中樞神經等系統,發生功能性或病理性改變,表現為肌肉無力、心律失常、胃腸道功能紊亂等。
人體不容易缺鈉,但缺鉀很常見,主要原因是鉀過度排出或丟失,以下幾類人要格外注意補鉀。
高血壓患者
醫生通常會建議高血壓患者多補充鉀,因為與鈉的升血壓作用相反,鉀有助幫身體趕走多余的鈉,降低血壓。
一吃就容易長胖的人
特別是那種吃一頓大餐就增重的人,也要增鉀限鈉。原因在于,高鈉飲食促進水分潴留(過度的水和鈉鹽儲存在細胞組織中,引起異常水腫)會快速增加體重,而鉀有助排出體內多余的水分。
容易拉肚子的人
消化不佳、經常腹瀉的人,也會排出過多的鉀,需要從膳食中補足。
出汗多的人
出汗太多的人,尤其是更年期女性,因為鉀會隨著汗液流失。
部分慢病患者
除補鈣外,骨松患者也要注意補鉀,少吃鈉,否則尿鈣流失可能會增加。
糖友因為多尿,體內鉀排出會較多。心衰患者因為需要服用利尿劑,也容易造成鉀丟失。
03
營養專家推薦的“補鉀金字塔”
身體中的鉀主要來源于食物,膳食中90%的鉀通過腸道吸收入血,并主要通過汗液、尿液、消化道排泄,而使鉀保持在動態平衡中。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23)》,健康人鉀的適宜攝入量為2000毫克/天,如果要預防慢性病,攝入量可為3600毫克/天。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張倩,為大家整理出一座膳食補鉀“金字塔”。
第一層:新鮮果蔬
蔬菜水果的鉀含量通常在100—400毫克/100克,再加上每天攝入量很大,因此是鉀最重要的食物來源。
菌類的鉀含量較出眾,如口蘑、雙孢蘑菇。
嫩豆類也具有高鉀的特點,比如毛豆、嫩蠶豆、嫩豌豆、油豆角。
顏色濃綠的葉菜,如菠菜、芥藍、羽衣甘藍、莧菜、空心菜、萵筍葉等鉀含量都比較高,在300毫克/100克左右。
個別淺色蔬菜,如竹筍、荸薺、蓮藕等,也能達到300毫克/100克。
香蕉、木瓜、橘子、杏、哈密瓜、甜瓜、櫻桃、橙子、石榴、西瓜、桃子、柚子、葡萄等補鉀效果也都不錯。
第二層:奶類
奶類不但富含優質蛋白和鈣,還能補鉀。100毫升牛奶含鉀180毫克,半斤奶能提供450毫克的鉀,相當于成年人每日參考值的22.5%。
酸奶的鉀含量為150毫克/100克,乳糖不耐受的人首選此類奶制品。
第三層:豆類和全谷物
如果按絕對含量來說,豆類是所有食物中鉀含量最高的類別,比如黃豆鉀含量為1503毫克/100克、蕓豆1215毫克/100克、干蠶豆1117毫克/100克。
燕麥、青稞、藜麥、蕎麥等全谷物的鉀含量也很高,都在300毫克/100克以上。
在煮飯或煮粥時加些全谷雜豆,不僅有助補鉀,還能增加B族維生素以及鈣、鎂等礦物質的攝入量。
第四層:薯類
薯類也富含鉀,其中,土豆和芋頭的鉀含量超過300毫克/100克,山藥在200毫克/100克左右。
第五層:肉蛋類
所有動物細胞里都含有鉀,不過肉類不能吃太多,因此靠肉補鉀不太現實。雞蛋的鉀含量不算低,平均是150毫克/100克,但多數人每天只吃一個雞蛋,補鉀潛力也較小。
想攝入充足的鉀,可以這樣搭配:
每天吃一斤蔬菜、半斤水果,盡可能包含一兩種高鉀蔬菜,常吃鉀營養素密度較高的水果;
每天至少喝300克純牛奶或酸奶;
主食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用豆類和全谷物代替,每天攝入量最好達到50—150克;
每天攝入50—100克薯類;
各種肉類輪換著吃,每天攝入70—150克,每天吃一個雞蛋;
高血壓患者可以適當增加蔬菜、水果以及雜糧的攝入量,將普通鹽換成低鈉高鉀鹽。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
- 心血管不好的人,建議你多吃這種食物2025-03-24
- “碳水大省”山西突圍體重管理:多學科門診2025-03-24
- 吃藥的這幾個誤區 你避開了嗎?2025-03-24
- 安徽發布體重管理AI大模型2025-03-24
- 安徽發布體重管理AI大模型2025-03-24
- 吃藥的這幾個誤區 你避開了嗎?2025-03-24
- 動起來,體重降下來 多地探索以運動干預加2025-03-24
- 動起來,體重降下來 多地探索以運動干預加2025-03-24
- 動起來,體重降下來 多地探索以運動干預加2025-03-24
- 提振消費 “7+1”政策如何持續發力?2025-03-24
- 浙江杭州大熊貓“春生”迎5歲生日 “貓粉2025-03-24
- “格物”具身智能仿真平臺在滬發布 推動人2025-03-24
- 奧運冠軍鄭姝音:跆拳道給予我重新開始的勇2025-03-24
- 青海舉辦探秘哪吒的“智”勝法寶主題研學活2025-03-23
- 輪椅上的竹編匠人楊興成:手中方寸 心中乾2025-03-23
- 00后的“中國功夫”,正給世界億點點震撼!2025-03-23
- 輪椅上的竹編匠人楊興成:手中方寸 心中乾2025-03-23
- “AI看病”,離我們還有多遠?2025-03-23
- “AI看病”,離我們還有多遠?2025-03-23
- 兩部門:加強高等職業教育醫養照護與管理專2025-03-23
- 縮小教育差距 四川省基礎教育“網鏈共享計2025-03-23
- “天津市國際中文教育聯盟”成立2025-03-23
- 免疫力并非越強越好,平衡才是終極目標2025-03-23
- 春季便秘高發?養好肝脾肺是關鍵!醫生支招2025-03-23
- 減肥潮催熱中醫減重、輕飲食等健康理念2025-03-23
- 心血管不好的人,建議你多吃這種食物→2025-03-23
- “碳水大省”山西突圍體重管理:多學科門診2025-03-23
- “碳水大省”山西突圍體重管理:多學科門診2025-03-23
- F1中國大獎賽開賽 漢密爾頓破紀錄奪得沖刺2025-03-23
- F1中國大獎賽開賽 漢密爾頓破紀錄奪得沖刺2025-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