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突出需求迫切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科技創新的“國家隊”,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都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同于一般的創新主體,這是一支非常特殊的科技隊伍。”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張赤東認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功能具有特殊性,可以勝任超大、超難、超長期和超前沿任務。
“嫦娥六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夢想”號大洋鉆探船建成入列,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實現“技術造物”……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把科技創新放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戰略性創新平臺體系不斷完善,戰略性資源空間布局不斷優化,戰略科技力量能力不斷提升,戰略科技任務取得重大突破,推動我國科技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當今世界,國際競爭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創新能力體系的比拼,而戰略科技力量則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中堅力量。”全球創新中心總干事、中國社會經濟系統分析研究會副理事長趙剛說,改革開放前,我國內外部面臨諸多困難與挑戰,關鍵時刻依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成功實施“兩彈一星”工程,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科技成就。近年來,我國戰略科技力量蓬勃發展、擔當使命,在諸多領域發揮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當前,國家對戰略科技支撐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迫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優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對于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說。
機遇與挑戰并存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布局建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從事硬科技投資多年,米磊強烈感受到,當下科技創新正呈現前所未有的變化,一方面不確定性急劇攀升,另一方面科研范式和組織模式發生了深刻變化。在此背景下,單純依靠市場化力量推動科技創新已顯乏力。“對于高風險、長周期的戰略性科技項目,市場化資本很難給予長期且穩定的支持,迫切需要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挺膺擔當。”米磊說。
趙剛告訴記者,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戰略科技力量已逐步成長為創新型國家建設的主力軍和先鋒隊,但仍存在諸多不足。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卡脖子”問題還比較突出,例如,圍繞半導體設計、材料、軟件、結構、封裝、測試等環節,尚未形成覆蓋全產業鏈的戰略科技力量體系,給予有力支撐。
“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如何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中力量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這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布局建設提出新要求。”張赤東表示。
科學布局是強化戰略科技力量體系的首要條件。“分散度過高、多元戰略科技力量主體間耦合松散、創新活動碎片化、創新主體定位模糊。”米磊坦言,體系化協同不足等問題制約著我國戰略科技力量的整體效能與發展。進一步發揮好科技的根本支撐作用,優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建設迫在眉睫。
“需要注意的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發展路徑、組織管理模式以及激勵機制等方面,均遵循著獨特的內在規律。這決定了我們不能沿用常規的方法對其約束、評價和培育。”張赤東說。
調動資源優化配置
面向未來,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當如何優化布局?
首先要加強頂層設計,進一步明確各類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定位。“戰略力量”一詞原用于國家安全和軍事領域,指的是關乎國家安危和戰爭成敗的決定性力量。張赤東說,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聚焦那些難度極高、規模宏大、處于科技前沿且需長期攻堅的重大科技任務。各戰略主體要根據國家科技創新戰略部署,優化科研布局,明確各自分工,避免功能重疊與資源浪費。
重大科技任務的高效組織實施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布局的重要抓手。趙剛認為,一方面,要著眼于未來科技發展的關鍵領域,如半導體、量子、新材料、生命科學、新能源等,謀劃并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同時,配套建設一批高水平國家實驗室,集聚頂尖科研人才與先進科研設備,構建起支撐未來科技突破的核心載體,提前布局,搶占全球科技競爭的先機。
另一方面,針對當前制約我國發展的“卡脖子”技術難題,如芯片、工業軟件等,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跨部門、跨領域整合優勢戰略科技力量,通過建立專項攻關機制,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
在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過程中,科技領軍企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電科相關負責人表示,科技領軍企業具備研發投入強、技術水平高、人才儲備足等先天優勢,應充分發揮在優化創新資源配置、推動科技創新高質量供給等方面的關鍵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通束縛其創新發展的堵點卡點,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米磊認為,近年來,民營企業憑借其創新活力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已成為科技創新領域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在支撐國家戰略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深入優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未來要積極營造公平、開放、包容的創新環境,鼓勵更多民營企業深度參與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對于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具備攻堅能力的民營企業,應主動將其納入國家戰略科技體系,并給予研發資金、稅收優惠等政策扶持。
優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空間布局也是題中應有之義。趙剛說,當前,我國正大力推進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在此過程中,需緊密結合各區域的既有優勢和產業結構特色,科學合理布局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深度挖掘并充分調動當地的科技資源與創新要素,通過優化配置,實現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充分釋放區域創新潛能。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
- 優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2025-03-28
- 精準對接 深度融合 協作共享 中關村論壇2025-03-28
- 精準對接 深度融合 協作共享 中關村論壇2025-03-28
-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外貿規模累計突破2025-03-28
-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外貿規模累計突破2025-03-28
- 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直擊:家電嘗試擁2025-03-27
- 華為在泰國發布三折疊屏智能手機2025-03-27
- 華為在泰國發布三折疊屏智能手機2025-03-27
- 新品密集發布 人形機器人加速產業“進化”2025-03-27
- AI醫生看病靠譜嗎2025-03-27
- 我國首次實現上萬公里星地量子通信2025-03-27
- 我國首次實現上萬公里星地量子通信2025-03-27
- “太空如廁”為何是個科學難題2025-03-27
- “太空如廁”為何是個科學難題2025-03-27
- “太空如廁”為何是個科學難題2025-03-27
- “太空如廁”為何是個科學難題2025-03-27
- 迄今最大宇宙三維“地圖”發布2025-03-27
- 河北:高附加值產品逐漸成為“出海主力”2025-03-27
- 《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5)》發布2025-03-27
- 讓科幻照進現實2025-03-27
- 人工智能時代人才如何培養2025-03-27
- 人工智能時代人才如何培養2025-03-27
- 深度融合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2025-03-27
- 深度融合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2025-03-27
- 額度“不設限” 三大運營商算力投資再加碼2025-03-27
- 額度“不設限” 三大運營商算力投資再加碼2025-03-27
- 新華社權威快報|共促全球科技創新合作!202025-03-27
- 全球首例!中國團隊成功將基因編輯豬肝臟移2025-03-27
- 秀我中國|刷新想象邊界!機器人“遛”機器2025-03-27
- 新華全媒+|一大波未來科技來襲 中關村論202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