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暨“弘揚教育家精神 做新時代大先生”座談會30日在北京舉行。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多位教育界專家學者齊聚,詮釋教育家精神深刻內涵。教育家是為人表率者
座談中,顧明遠結合自身多年教育理論與實踐經歷,分享了他對于教育家所需具備特質和精神的理解。
顧明遠認為,成為教育家,需要熱愛教育事業、具有奉獻精神,形成成熟的經驗和理論,同時也要掌握教學藝術,創造自己的教育風格。
作為當代著名教育學家、比較教育學重要奠基人,顧明遠躬耕杏壇七十余載,至今仍投身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一線,筆耕不輟。其新著《我所認識的大先生》通過他與46位大先生的交往故事,生動刻畫一代代教育家心懷大我、篤行博學、全心育人的群像,通過不同人物展現教育家精神。
“寫書的初衷,一是懷念中國杰出的老一輩和同輩教育家,二是學習其教育家精神。”顧明遠表示,中國教育家的精神力量一直滋養自己成長,希望更多教育工作者也從中獲得激勵,為中國教育作貢獻。
江蘇省教科所原所長成尚榮表示,中國教育家應有根脈、魂脈、學脈和經脈,即扎根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土壤、對國家有責任感和使命感、有建構中國特色教育學的學識基礎、為青年教師成長指引道路。
3月30日,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暨“弘揚教育家精神 做新時代大先生”座談會在北京舉行。圖為座談會現場。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供圖)
教育家需順應時代發展變革
當前,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深刻變革,也對教育產生深遠影響。座談會上,專家學者普遍認為,教育工作者需順應時代發展變革浪潮,守正創新。
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學者特聘教授、西北師范大學原副校長劉復興認為,從“教育救國”到“教育建國”,再到“教育強國”,中國在百年歷史中孕育出眾多教育家,他們均不斷開拓教育理論、創新教育實踐,為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作出重要貢獻。
“教育有變與不變,不變的是教育的常識規律、育人根本,但教育家總會根據自己所處歷史階段和時代需求作出探索和創新。”中國教育報刊社社長范緒鋒表示,教育工作者需研究時代發展變化趨勢,在教學實踐、教育研究中作出變革。
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吳正憲同樣認為,人工智能正進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作為教師,應學習人工智能教學理念和技術,將其運用到相關課堂教學實踐,實現個人價值和職業價值的統一。構建教育家精神的中國敘事
從古希臘先賢蘇格拉底、柏拉圖,到近代歐洲教育家夸美紐斯、赫爾巴特,不同歷史時期,全球都涌現出不少優秀教育家,中國也不例外。在中國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的當下,如何在世界舞臺展現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成為與會專家學者關注的重點。
成尚榮認為,新時代下,需要構建教育家精神的中國敘事,彰顯中國教育的風格、智慧和力量。
“中國是崇文重教、尊師重道的文明古國,從孔子、孟子到陶行知、張伯苓、蔡元培、吳玉章,都是中國教育家精神的踐行者。”范緒鋒表示,弘揚中國的教育家精神,已成為展現文化自信、教育自信的重要方面。
“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來自代代相傳,既包括古代教育家在幾千年歷史中形成的共通精神,也涵蓋新中國成立以來教育家所具備的特質。”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黨委書記施克燦認為,未來研究中應進一步挖掘、梳理更多中國教育家的學術思想、教育理念,對外展現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豐富內涵。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
- 教育領域專家學者探討弘揚教育家精神2025-04-02
- 全國2.8萬所學校獲贈百余萬冊科普讀物:普2025-04-02
- 四川四部門聯合發文:為學生提供24小時心理2025-04-02
- 新疆兵團基層學校用上AI教室2025-04-02
- 掌握這三招,與青春期“小哪吒”愉快聊天2025-04-02
- 安全“必修課”亮點多 來看各地中小學生學2025-04-02
- 電腦沒有網如何傳文件?電腦沒有網絡是什么2025-04-02
- 深扒“無糖”“100%”“零添加”背后的暗語2025-04-02
- 大量運動就能減肥?用水果代餐靠譜嗎?這些2025-04-02
- 是對手還是助手,醫生如何與AI“做同事”?2025-04-02
- 食品新規來了!事關每個人,以后買東西這樣2025-04-02
- 海南離島免稅“即購即提”“擔保即提”實施2025-04-02
- 食品新規來了!事關每個人,以后買東西這樣2025-04-02
- 智慧化血糖管理專家共識在廣州發布2025-04-02
- 羽衣甘藍飲品爆火!醫生提醒:這些人要慎喝2025-04-02
- 讓食品標識明明白白2025-04-02
- 春日小心肝 多來點甜頭兒2025-04-02
- 專家呼吁:多方聚力共促阿爾茨海默病早診早2025-04-02
- 消費向新,活力無限2025-04-02
- 新規范支撐住宅高質量發展2025-04-02
- 多年偏頭痛病因在心臟 專家獨辟蹊徑“頭痛2025-04-02
- 鳳冠冰箱貼銷量破百萬,傳統文化IP未來可期2025-04-02
- 多年偏頭痛病因在心臟 專家獨辟蹊徑“頭痛2025-04-02
- 多年偏頭痛病因在心臟 專家獨辟蹊徑“頭痛2025-04-02
- 國內油價或年內第三漲,加滿一箱多花8.5元2025-04-02
- 直播間走出的不只是“網紅”2025-04-02
- 國內油價或年內第三漲,加滿一箱多花8.5元2025-04-02
- 緬甸曼德勒一所醫院外搭建臨時病房2025-04-02
- 恒生科指收跌2.03% 芯片股集體走低2025-04-02
- 稅收數據折射哪些經濟亮點2025-04-02